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哪首诗?

甲光向日金鳞开:诗句出处及文学赏析

一、诗句出处

“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该诗是李贺边塞诗的代表作,以奇诡的想象和浓烈的色彩描绘战争场景,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独特风格。

原诗全文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诗句解析

1. “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意象
“甲光”指战士的铠甲反光,“金鳞”比喻铠甲在日光下如鱼鳞般闪烁,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
色彩对比:与首句“黑云压城”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战争的壮烈与悲壮。

2. 李贺的创作风格
– 李贺被誉为“诗鬼”,善用奇崛的比喻浓烈的视觉意象(如“金鳞”“燕脂”)。
– 本诗通过声音(角声、鼓声)色彩(黑、金、紫、红)的叠加,营造出震撼的战场氛围。

三、实际案例:文学与影视中的化用

1. 文学引用
– 鲁迅在《故事新编·非攻》中化用此句,形容墨子的铠甲“闪着鱼鳞似的金光”,可见李贺诗句的深远影响。

2. 影视作品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战争场景的铠甲设计参考了“金鳞开”的意象,通过光影突出金属质感,还原唐诗的视觉冲击力。

四、总结

“甲光向日金鳞开”不仅是李贺诗歌的经典意象,更成为后世描写战争与英雄气概的文化符号。其艺术价值在于:
画面感:通过色彩与光影的对比,瞬间呈现战场动态。
象征性:铠甲的金光象征战士的勇毅与忠诚。

如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李贺诗集笺注》或盛唐边塞诗比较分析。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3

相关推荐

  • 君子如兰出自哪首诗?

    君子如兰的出处及文化内涵解析 一、“君子如兰”的原始出处 “君子如兰”这一意象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并非出自某一首特定诗歌,而是源自《孔子家语·在厄》的记载:>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这段文字虽非诗歌,但确立了兰与君子的象征关系。汉代蔡邕…

    2025年6月28日
    1160
  • 诗人春游的诗有哪些?这些诗句让春天更诗意

    诗人春游的诗有哪些?这些诗句让春天更诗意 春天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无数文人墨客在春游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赋予了春天独特的诗意。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诗人的春游诗作,并重点分析其中的经典诗句。 一、杜甫的春游诗 杜甫的《春望》是描写春日景象的经典之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重点内容…

    2025年5月15日
    1110
  • 层林尽染是哪首诗?

    层林尽染是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层林尽染”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1925年)。这句诗描绘了秋天岳麓山层叠的枫林被霜叶染红的壮丽景象,是毛泽东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写景名句。 原词节选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重点内容:词中“层林尽染”与“万山红遍”形成对仗,通过色彩的强烈对…

    2025年6月28日
    1080
  • 秋天有哪些美景的诗?层林尽染中的秋日诗情

    层林尽染中的秋日诗情:经典诗词中的秋天美学 一、秋景诗词的文化意蕴 秋天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丰富的情感寄托。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秋意,到唐诗宋词中秋天的绚烂与寂寥,这个季节始终激发着创作灵感。“悲秋”与”颂秋”的双重传统在此碰撞,既有”…

    2025年5月18日
    1180
  • 你是未解的波是哪首诗?

    你是未解的波:诗歌溯源与文本分析 1. 诗歌来源与背景 “你是未解的波”并非出自古典诗词,而是现代诗人海子(原名查海生)的短诗《半截的诗》中的核心意象。该诗创作于1980年代,体现了海子对生命、爱情与宿命的哲学思考。 原诗节选:> 你是我的> 半截的诗> 半截用心爱着> 半截用肉体埋着> 你是未解的波> 我是沉默的岸 2.…

    2025年7月1日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