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红豆是哪首诗?

1. 红豆的文学出处

红豆最著名的文学出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这首诗以红豆为意象,表达了对友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是全诗内容:

> 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
> 此物最相思。

重点解析:

红豆在诗中象征思念,因其鲜红的颜色和坚硬的质地,被古人视为情感的载体。
– “南国”指中国南方,红豆树(又名相思子)多生长于此。
– 后两句直接点题,“采撷”“相思”形成双关,既是动作,也是情感的寄托。

2. 红豆的文化意义

红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爱情象征:因其别名“相思子”,常被用于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
友谊寄托:王维此诗原题为《江上赠李龟年》,是写给友人(一说乐师李龟年)的,后演变为广义的思念之作。

实际案例:

《红楼梦》引用:曹雪芹在书中多次提到红豆,如黛玉的《红豆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进一步强化了红豆与哀婉情感的关联。
现代流行文化:歌手王菲的歌曲《红豆》也借用了这一意象,歌词“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延续了古典相思的主题。

3. 其他与红豆相关的诗歌

除王维的《相思》外,红豆在以下诗作中也有出现:
1.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用红豆镶嵌骰子,比喻相思刻骨)*
2. 王国维《红豆词》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4. 常见误区澄清

红豆≠赤豆:诗中的红豆是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有毒不可食用;而赤豆是食材,二者易混淆。
王维诗的原意:现代多用于爱情,但唐代更侧重友情,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红豆作为经典意象,其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远超植物本身,成为中国人表达情感的独特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

  • 今朝若是同淋雪是出自哪首诗?

    今朝若是同淋雪:出处、解析与文化意蕴 一、诗句出处考据 “今朝若是同淋雪”并非出自古典诗词,而是网络时代的二次创作产物。其原始雏形可追溯至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而现代网友在此基础上演绎出:> “今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通过“淋雪”与“白头”的意象关联,赋予诗句新的浪漫内涵。 案例佐证…

    2025年6月24日
    460
  • 杨广死前的诗有哪些?末代帝王诗中的末日独白

    杨广死前的诗有哪些?末代帝王诗中的末日独白 一、隋炀帝杨广的诗歌创作背景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末代帝王之一,其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作为亡国之君,他的诗歌既展现了对繁华的追忆,也透露出末日将至的悲凉。据《隋书》记载,杨广在江都兵变(618年)被缢杀前,曾留下数首诗歌,成为其生命终章的“独白”。 二、杨广死前诗作考据 目前可考…

    2025年5月18日
    610
  • 和习俗有关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民俗风情与文化传承

    诗词中的民俗风情与文化传承 一、和习俗有关的诗有哪些? 中国古代诗词中,许多作品生动描绘了节日、礼仪、生产生活等民俗场景,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几类典型题材: 1. 节日习俗诗 –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标红:诗中呈现了春节燃放爆竹、饮屠苏酒等传统习俗。–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2025年6月13日
    520
  • 白雪楼的诗有哪些?明代诗社与地域文学传统

    白雪楼的诗有哪些?明代诗社与地域文学传统 一、白雪楼与明代诗社文化 白雪楼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1514—1570)的故居及文学活动场所,位于山东济南。作为“后七子”核心人物,李攀龙在此主持诗社,形成了以复古为宗旨的文学流派。白雪楼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明代诗社文化与地域文学传统的象征。 明代诗社盛行,文人结社多以地域为中心,如苏州的“玉山雅集”、杭州的“西…

    2025年5月8日
    750
  • 离别的绝句有哪些诗?五言七言中的离愁压缩包

    离别的绝句:五言七言中的离愁压缩包 一、五言绝句中的离愁 五言绝句以简练著称,短短二十字便能凝练离愁别绪。以下是经典案例: 1. 王维《山中送别》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重点:以“春草绿”喻时间流逝,未直言离别却尽显怅惘。 2. 李白《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春…

    2025年5月8日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