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是什么意思读音?古代公文发音与含义全解析

檄文是什么意思读音?古代公文发音与含义全解析

一、檄文的读音与基本含义

檄文(xí wén)是中国古代一种官方公文,主要用于声讨、征召或晓谕。其名称源自“檄”(xí),本义为“书写文字的木板”,后引申为公开宣告的文书。

重点内容
读音:xí wén(注意“檄”不读“jī”或“xī”)。
功能:多用于军事、政治场合,具有煽动性、宣战性或警示性

二、檄文的历史渊源与分类

1. 起源与发展

檄文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汉代后成为正式公文,《文心雕龙》将其归类为“书记”文体。

2. 主要类型

征召檄文:调兵遣将,如汉武帝《征南越檄》。
声讨檄文:揭露罪行、鼓动讨伐,如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晓谕檄文:公告政策或法令,如诸葛亮《南征檄》。

三、檄文的典型结构与写作特点

1. 结构要素

标题:明确对象,如《讨王莽檄》。
正文
开头:申明正义性(如“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
主体:罗列罪状,激发共鸣。
结尾:号召行动(如“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2. 语言风格

气势磅礴:多用排比、反问。
逻辑严密:逐条批驳对手。
情感煽动:激发读者义愤。

四、经典案例解析:骆宾王《讨武曌檄》

1. 背景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撰写此檄文,成为古代檄文典范

2. 内容亮点

开篇定罪:“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列举罪状:弑君鸩母、残害忠良。
结尾煽动:“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重点内容:此文虽未能扭转战局,但因文采斐然,连武则天读后也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五、檄文与其他古代公文的区别

| 公文类型 | 用途 | 特点 |
|———-|—————-|——————–|
| 檄文 | 声讨、征召 | 煽动性强 |
| 诏书 | 皇帝下达命令 | 权威性、正式 |
| 奏折 | 臣子上呈皇帝 | 谦卑、请示 |

六、檄文的现代影响

檄文的写作技巧仍被借鉴,如政治宣言、抗议书等。其核心逻辑(揭露问题—激发情绪—号召行动)仍是传播学经典模型。

总结:檄文是古代公文中极具战斗性的文体,其读音为xí wén,功能与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0)
上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21
下一篇 2025年9月30日 上午1:08

相关推荐

  • 风花雪月出自哪首诗?

    风花雪月出自哪首诗? 一、成语“风花雪月”的起源 “风花雪月”最早出自宋代邵雍的《伊川击壤集·序》,原文为:“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但更广为人知的出处是元代无名氏的《鱼游春水》词:“风花雪月,此景良宵能几何?” 重点内容:该成语最初形容自然景色,后引申为虚无缥缈的事物或空洞的诗文题材。 — 二、诗词中…

    2025年6月28日
    840
  •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如何借酒醉状态抒发愤世之情?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醉语中的风骨:借酒态抒愤世的艺术突围 一、醉态叙事的双重隐喻结构 《西江月·遣兴》通过建构“醉里且贪欢笑”的抒情场景,形成表层醉语与深层清醒的戏剧性张力。上阕“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看似洒脱超然,实则暗含对现实困境的尖锐反讽。这种以欢语写悲情的反差手法,恰如杜甫“感时花溅泪”的移情笔法,在看似矛盾的表达中强化了情感冲击力。 二、对…

    2025年11月5日
    250
  • 低头思故乡是哪首诗?

    低头思故乡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被誉为“千古思乡第一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重点内容:– 诗名:《静夜思》– 作者:李白(唐代)– 体裁:五言绝句 — 二、全诗内容与译文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

    2025年7月1日
    1480
  • 独立寒秋是哪首诗?

    独立寒秋是哪首诗?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 “独立寒秋”出自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重返湖南长沙,面对湘江秋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革命豪情的作品。词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改造旧世界的雄心壮志。 二、原文节选与解析 以下是《沁园春·长沙》的开篇部分,包含“独立寒秋”的经…

    2025年7月1日
    750
  • 关于大千世界的诗句,如何展现世界的广阔与奇妙?

    关于大千世界的诗句,常常以壮丽的景象、深远的意境来展现世界的广阔与奇妙。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诗句及其展现方式: 直接描绘壮丽景象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此句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直接描绘了天地的辽阔,使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无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此句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通过大鹏鸟的翱翔,展现了世界的宽广与无限可能。 “黄河远上…

    2024年12月19日
    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