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词选(如《花庵词选》、《绝妙好词》)的选词标准有何侧重?

历代著名词选的选词标准及其侧重

一、引言

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重要载体,通过选录特定作品体现编者的词学观念。历代著名词选如《花庵词选》、《绝妙好词》等,均具有鲜明的选词标准,这些标准既反映时代审美风尚,又蕴含个人的艺术追求。

二、《花庵词选》的选词标准

1. 编者背景与编选宗旨

《花庵词选》由南宋黄昇编选,包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两部分。黄昇作为江湖诗人兼词人,其选词标准具有兼顾艺术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点

2. 选词侧重

(1)崇尚雅正,兼收并蓄
黄昇在《自序》中明确“博观约取”,既选录苏轼、辛弃疾等豪放词人作品,也大量收录周邦彦、姜夔等格律派词作。如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评其“中秋词,此词一出,余词尽废”。

(2)注重音律与辞采并重
特别推崇周邦彦词的“浑厚和雅”,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选录其词作达29首。同时收录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突出其声律创新与语言艺术。

(3)保存当代词人文献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录南宋词人89家,其中不少词人藉此选本得以传世。如对姜夔词的选录,既注重其《暗香》《疏影》等自度曲,也收录其题序创作特色。

三、《绝妙好词》的选词标准

1. 编者背景与时代环境

《绝妙好词》为宋末元初周密所编,成书于南宋灭亡后。这一特殊历史背景深刻影响了其选词取向。

2. 选词侧重

(1)独尊雅词,崇尚清空
周密深受姜夔词风影响,特别推崇“清空雅正”的审美标准。全书收录132家词人,其中姜夔词虽仅存13首,但其“清空”词风成为选录的重要尺度。

(2)侧重南宋,尤重格律派
选录作品中,吴文英词作达16首,周密自选22首,而对辛弃疾仅取3首,明显偏向婉约雅正词风。如选录王沂孙《齐天乐·蝉》等咏物词,体现对寄托深远的艺术追求。

(3)注重艺术锤炼
特别重视词作的字句锤炼与意境营造。如选录史达祖《双双燕·咏燕》:“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展现对精工雅洁的推崇。

四、其他重要词选的选词特点

1. 《草堂诗余》——通俗性与实用性

这部南宋坊间词选突出“应歌”与“应社”功能,按春景、夏景等时节和节庆分类编排。选词侧重周邦彦、柳永等婉约词人,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因情感真挚、语言通俗被多次收录。

2. 《词综》——兼容并包的集大成

清代朱彝尊所编《词综》体现浙西词派主张,既重姜夔、张炎的清空醇雅,也注重辑佚存录。其选录张炎《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展现对咏物技巧与寄托的重视。

3. 《宋词三百首》——重拙大的审美

晚清朱祖谋所编《宋词三百首》体现常州词派后期观点,推崇“重拙大”的境界。特别重视吴文英词,选录25首之多,如《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展现对沉郁顿挫风格的推崇。

五、选词标准的历史演变

1. 从应歌到言志

宋代词选多侧重音律和谐、语言婉丽,如《花庵词选》兼顾艺术性与可歌性;清代以后则更重视寄托深远、风格沉郁,如《宋词三百首》强调比兴寄托。

2. 从门户之见到兼容并蓄

早期词选多体现编者个人偏好,如《绝妙好词》的雅正倾向;后期词选如《词综》则力求全面反映词史发展脉络,体现学术性追求。

六、结语

历代词选的选词标准既是一时词学风尚的缩影,也是编者词学思想的体现。从《花庵词选》的博观约取,到《绝妙好词》的独尊雅正,再到《宋词三百首》的重拙大追求,这些选本通过具体的选词实践,构建了中国词学批评的独特体系,为后世理解词史流变提供了重要视角。

(0)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

  • 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评价宋词中的“艳科”题材与作品?

    宋词“艳科”题材的客观评价:艺术价值与历史语境的双重考察 一、艳科词的定义与历史语境 “艳科”作为宋词创作的重要类别,主要指以闺阁情思、男女恋情为主题的词作。这类作品在北宋时期尤为兴盛,与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士大夫生活情趣密切关联。在理学尚未完全主导社会思想的北宋,词作为“娱宾遣兴”的文体,为文人提供了抒发个人情感的独特空间。 晏几道《小山词自序》中“析酲解愠…

    2天前
    30
  • 王维的诗中为何总充满浓浓的禅意?

    王维诗中为何总充满浓浓的禅意? 一、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交织 盛唐时期佛教中国化进程加速,禅宗在士大夫阶层广泛传播。王维出生于虔诚的佛教家庭,其名“维”字便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中年经历安史之乱的创伤后,他在终南山辋川别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种特殊的人生轨迹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禅意滋生的土壤。 二、诗画相融的意境营造 2.1 空寂之美的视觉呈现 在《鹿柴…

    2025年10月25日
    240
  • 杨朝英《水仙子·自足》如何体现知足常乐的朴素哲学?

    杨朝英《水仙子·自足》中的知足常乐哲学探析 一、作品背景与作者思想 杨朝英作为元代散曲作家,其《水仙子·自足》创作于社会动荡的元朝时期。这首散曲通过描绘简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在战乱频仍、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自足自适的生活理念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文本分析与哲学体现 (一)物质生活的简朴追求 “杏花村里旧生涯,…

    2天前
    40
  • 《咏鹅》诗中的词语有哪些?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诗作,这首诗中的词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名词 鹅:一种家禽,体大,毛白,红头顶,红脚掌,喜欢戏水,主食草类,叫声宏亮。 项:颈,这里指鹅的脖子。 天:天空。 白毛:指鹅的羽毛,颜色为白色。 绿水:清澈碧绿的水面。 红掌:指鹅的脚掌,颜色为红色。 清波:清澈的水波。 二、动词 曲:弯曲,这里指鹅弯曲着脖子。 歌:鸣叫,长鸣…

    2024年11月2日
    3130
  • 耜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农具名称发音与考古发现

    耜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农具名称发音与考古发现 一、耜的读音与基本含义 “耜”的拼音为“sì”,是汉语二级字,属于古代农具名称。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臿也”,即类似铲子的耕作工具。其字形演变可追溯至甲骨文,象形为一种带有曲柄的铲状工具。 重点内容:耜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核心农具,与“耒”(lěi)组合成“耒耜”,是早期农耕文明的标志性工具。 二、耜的…

    2025年9月28日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