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调”作为宋词的一种制曲手法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宋词“犯调”制曲手法的专业文章。

宋词“犯调”制曲手法探析

“犯调”是宋代词乐高度发达背景下产生的一种高级、复杂的制曲手法。它并非指词人写作时违反了格律或音律,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音乐结构技巧。简而言之,“犯调”即将属于不同词牌(或宫调)的乐句片段,重新组合串联,从而构成一首新曲的做法。这类似于现代音乐创作中的“采样”与“混编”,是宋代音乐文化与文人词创作深度融合的体现。

“犯调”的操作原理与分类

“犯调”的操作核心在于“犯”,即“侵犯”、“融入”。其具体操作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宫调相犯词调相犯。二者时常结合,但侧重点不同。

1. 宫调相犯

这是“犯调”最核心、最专业的音乐层面。中国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以及“十二律吕”。“宫调”就是由一个核心音(宫音)和律高所确定的调式系统。不同的宫调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如“仙吕宫”清新绵邈,“商调”凄怆怨慕。

宫调相犯,就是指在一首曲子中,从一个宫调转换到另一个宫调。 这种转换不是随意的,需要遵循一定的音乐规律,通常要求在音高上相近或存在转换通道的宫调之间进行,以保证旋律的流畅与和谐。否则会被认为是“失律”。

* 操作关键:找到两个宫调之间共同的音或可以平滑过渡的乐句,在曲子的特定节点(如过片、结句)进行转换。

2. 词调相犯

这是从文辞格律角度更容易观察到的“犯调”形式。它主要指截取不同词牌的句法、句式(包括字数、平仄、韵脚)组合成一首新的词体。虽然其背后往往伴随着宫调的变化,但有时我们仅从文本结构就能识别。

* 操作关键:选取多个经典词牌中具有特色的乐句(对应固定的句式),按照新的章法结构进行排列,形成“集句”式的新曲。

“犯调”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案例

以下将通过具体案例,拆解“犯调”的创作过程。

案例一:吴文英的《暗香疏影》(犯《暗香》与《疏影》)

这是词调相犯的经典案例。姜夔自创了两首咏梅名作《暗香》与《疏影》,二者在音乐上本属同一宫调,意境上相辅相成。

* 操作步骤
1. 选取母体:选定《暗香》与《疏影》两个词牌作为“犯”的对象。
2. 截取句段:吴文英并非简单拼接,而是以前调《暗香》的上片句式为基础骨架,同时融入后调《疏影》的某些句式特点
3. 重组结构:创造出一个既熟悉又崭新的结构。我们对比一下开头:
* 姜夔《暗香》首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上片)
* 姜夔《疏影》首句:“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上片)
* 吴文英《暗香疏影》首句:“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

吴文英的词在句读、气韵上融合了二调之长,形成了一个新的、独立的词牌《暗香疏影》。

案例二:周邦彦的《瑞龙吟》(三犯词)

周邦彦是“犯调”的大师,《瑞龙吟》被称作“三犯词”,是更为复杂的多重相犯。

* 操作步骤
1. 结构分层:《瑞龙吟》分为三片(段)。据学者研究,其音乐结构是典型的宫调相犯。
2. 分段相犯
* 第一片:一般认为属于正平调(或中吕调),节奏舒缓,是“序曲”部分,旨在铺陈场景。
* 第二片:音乐转入另一个宫调(如越调),旋律节奏发生变化,情感开始推进。此片的句式与第一片不同,明显带有其他词牌的特征。
* 第三片再次转换宫调,回到首片的调式,但在句法上又“犯”了另一个词牌(如《兰陵王》的某些片段),形成“再现部”与“新发展”的结合。
3. 效果:通过这样精心的音乐设计,《瑞龙吟》在听觉上形成了“A-B-A‘”的复杂回环结构,情感层层递进,极尽顿挫之妙。其操作的精髓在于,不仅犯了不同的词调句法,更关键的是犯了不同的宫调,使全曲音乐色彩丰富,跌宕起伏。

“犯调”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犯调”手法的出现,标志着宋词音乐从单纯的“依曲填词”向“创调制曲”的飞跃。 它打破了单个词牌音乐结构的封闭性,为词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组合可能。

* 创新性:它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创造新词牌的重要途径。
* 表现力:通过宫调和旋律的对比与转换,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能够承载更复杂、更细腻的情感内容。
* 专业性成功的“犯调”需要创作者具备极高的音乐素养,不仅要精通文辞格律,更要深谙乐理与宫调系统,因此它也是词人音乐造诣的试金石。

总之,“犯调”是一种精巧而深刻的艺术手法。它如同词坛的“熔金琢玉”,将已有的经典音乐素材重新熔铸,创造出焕然一新的艺术精品,是宋词辉煌成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0)
上一篇 11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

  • 唐代有哪些著名的隐逸诗篇?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隐逸诗篇。这些诗篇以隐逸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代隐逸诗篇: 王维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深处独坐、弹琴长啸的情景,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孟浩然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2024年10月3日
    2470
  • 苏辙的送别诗有哪些?品读兄弟情深与宦海浮沉

    苏辙的送别诗有哪些?品读兄弟情深与宦海浮沉 一、苏辙送别诗概览 苏辙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兄苏轼并称“二苏”。他的送别诗不仅体现文人雅士的离情别绪,更折射出兄弟情深与宦海浮浮沉沉的复杂心境。以下是其代表性送别诗:1. 《怀渑池寄子瞻兄》2. 《逍遥堂会宿二首》3.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4. 《送文与可知湖州》 — 二、重点诗作解析:兄弟情深的…

    2025年5月29日
    1160
  • “静如止水”的诗句,你能想起哪些?

    “静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以下是一些与“静如止水”意境相关的诗句: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诗句: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解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怀念友人的情景,其中“山空松子落”一句,以山间的寂静和松子的轻轻掉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与“静如止水”的心境相呼应。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诗句:鹿门月照开烟树…

    2024年12月22日
    2370
  • 李清照的《词论》观点,与清代浙西词派的词学主张有何异同?

    李清照《词论》与清代浙西词派词学主张的比较研究 一、李清照《词论》的核心观点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著名主张,强调词与诗的文体界限。她认为词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 协音律:重视音乐性,要求”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2. 尚雅正:批评柳永”词语尘下”,…

    10小时前
    40
  • 杜甫写过的诗有哪些?从《三吏》到《秋兴》的诗史建构

    杜甫写过的诗有哪些?从《三吏》到《秋兴》的诗史建构 一、杜甫诗歌的总体概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现存约1400余首,题材广泛,风格沉郁顿挫。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兼具史诗性与艺术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一。 二、杜甫的代表性诗作分类 1. 社会写实类 杜甫以“三吏”(《新安吏》…

    2025年4月29日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