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哪首诗??

杜甫《春望》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解析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正值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困长安,目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景象,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五言律诗。

全诗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诗句内涵解析

1. “烽火连三月”
标红重点:指战争持续不断(安史之乱从755年爆发至763年平息)。
– 实际案例:据《资治通鉴》记载,长安沦陷后,唐玄宗西逃,叛军控制中原长达数月,通信系统完全中断。

2. “家书抵万金”
标红重点:以夸张手法表现战乱中家书的珍贵。
– 历史佐证:唐代《酉阳杂俎》记载,安史之乱时期,一封家书在黑市可换得“一匹绢帛”,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

三、现代社会的对照案例

1. 战争时期的通信困境
– 2022年俄乌冲突中,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围城期间,士兵用纸条写家书由无人机传递,再现了“家书抵万金”的场景。

2. 灾难中的情感价值
– 2008年汶川地震时,受灾群众在断网断电情况下手写书信报平安,这些信件后被博物馆收藏,印证了杜甫诗句的永恒性。

四、文学史地位

此联被清代学者仇兆鳌评为“十字写尽乱离之苦”(《杜诗详注》),其艺术成就体现在:
– 对仗工整(时间“三月”与价值“万金”相对)
– 以小见大(通过家书折射时代悲剧)
– 情感张力(个人思念与国家动荡交织)

五、延伸思考

在当代数字化通信时代,杜甫的诗句提醒我们:
“快速通讯工具普及后,情感表达反而可能贬值”——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田晓菲曾以此诗为例,探讨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8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8

相关推荐

  • 表达欢迎之情的诗句,你能想到哪些?

    表达欢迎之情的诗句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宾客、友人或归人的热烈欢迎和诚挚情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表达欢迎之情的诗句: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描绘了诗人因客至而喜,特意打扫花径、打开柴门以示欢迎。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表达了诗人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热烈欢迎…

    2024年11月30日
    2740
  • 形容儿童的诗句,有哪些温馨之作?

    形容儿童的诗句中,不乏温馨之作,这些诗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以及他们给周围世界带来的欢乐与温暖。以下是一些温馨的儿童诗句: 《池上二绝(其二)》 – 白居易 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意境:描绘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他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来,却不懂得隐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道…

    2024年10月3日
    2540
  • 写雪松有哪些诗现代?坚韧象征的当代书写

    雪松在现代诗歌中的坚韧象征:当代书写与案例分析 一、雪松的意象传统与当代转译 雪松(Cedrus)自古被视为坚韧、高洁与永恒的象征。古典诗歌中,其形象多与“凌寒不凋”“巍然独立”的品格关联,如《诗经·小雅·斯干》的“如松茂矣”。而在现代诗歌中,雪松的意象被赋予更复杂的当代精神内核:– 对抗异化的生命力:在城市化与生态危机背景下,雪松成为抵抗精神荒…

    2025年5月8日
    1400
  • 背哪首诗可以免黄鹤楼的门票?

    背哪首诗可以免黄鹤楼的门票? 黄鹤楼“背诗免票”政策 黄鹤楼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著名的文化地标。景区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出了“背诗免票”活动:游客若能完整背诵指定古诗,即可免费入园。 重点内容:– 免票条件:完整背诵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适用人群:所有游客(含儿童)。– 验证方式:在景区入口处由…

    2025年7月1日
    880
  • 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哪首诗?

    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作于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是杜甫听闻安史之乱结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狂喜而作,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二、全诗内容与解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

    2025年7月1日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