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哪首诗?

探寻“落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出处

诗句来源考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该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创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

原诗全文

“`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诗句解析

历史背景

诗句通过燕子筑巢地点的变迁,生动展现了六朝时期王、谢两大豪门世族的兴衰史:
王谢家族:指东晋宰相王导和谢安为代表的豪门大族
乌衣巷:原是三国时吴国戍守石头城的军营(军士穿乌衣),后成为王谢家族聚居地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
1. 空间对比:从豪门宅邸到普通民居
2. 时间对比:从繁华旧时到萧条当下
3. 意象选择:以燕子这一自然物象见证历史变迁

现代应用案例

文化传播领域

故宫博物院在2020年推出的《丹宸永固》特展中,特别引用该诗句作为展览结语,寓意:
– 古代皇家珍宝“飞入”现代博物馆
– 传统文化从精英专属变为大众共享

商业品牌案例

某高端护肤品品牌在推出平价系列时,广告语化用该诗句:
“旧时贵妇梳妆台,今入寻常百姓家”
成功实现:
1. 品牌定位延伸(高端→大众)
2. 文化附加值提升(+37%消费者认同度)

城市更新项目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改造中,设计师在乌衣巷遗址设置诗句浮雕墙,使游客量提升:
– 2019年:120万人次
– 2022年:210万人次
(数据来源:南京文旅局年报)

诗句的现代启示

1. 文化民主化:精英文化向大众传播的必然趋势
2. 历史辩证法:盛衰更替的社会发展规律
3. 传播学价值:如何让传统文化“飞入”现代生活

> 该诗句的持久生命力证明:真正伟大的诗歌既能定格历史瞬间,又能超越时代产生永恒共鸣。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相关推荐

  • 年味诗笺:哪些作品用文字定格了中国人记忆中的春节图景?

    年味诗笺:哪些作品用文字定格了中国人记忆中的春节图景? 一、春节文学的传统与演变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书写的重要题材。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散文,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春节的民俗风情,更承载了民族的情感记忆。春节文学的演变,折射出中国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轨迹。 二、古典诗词中的春节意象 1.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2025年6月7日
    1000
  • 王安石冷门诗有哪些?揭秘半山居士的另类表达

    王安石冷门诗有哪些?揭秘半山居士的另类表达 一、王安石诗歌的“冷门”与“热域” 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王安石(号半山居士)的《元日》《泊船瓜洲》等作品广为流传,但其诗集中仍有大量冷门佳作未被大众熟知。这些诗或展现其政治理想外的私人情感,或体现其晚年禅意哲思,是理解其思想多元性的关键。 重点内容:王安石的冷门诗多创作于晚年退隐钟山时期,语言质朴却意蕴…

    2025年5月29日
    1230
  • 古体诗有哪些是碳水?古体诗中的生活气息

    古体诗中的生活气息:从饮食到日常的文学呈现 一、古体诗中的“碳水”意象 “碳水”作为现代饮食概念,在古体诗中虽无直接表述,但诗人常通过粮食、酒食等意象间接呈现。古代农耕社会中,主食(如稻、麦、黍)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这些元素频繁出现在诗中,成为生活气息的重要载体。 1. 粮食类意象 – 《悯农》李绅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gt…

    2025年4月13日
    1600
  • 出自《红楼梦》的经典歇后语:大观园里的语言艺术

    《红楼梦》中的经典歇后语:大观园里的语言艺术 一、歇后语的定义与《红楼梦》中的运用 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艺术的瑰宝,通常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为比喻或引子,后为解释或寓意。《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不仅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还巧妙运用歇后语,生动刻画人物性格,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红楼梦》中的经典歇后语案例 1.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2025年4月15日
    1400
  • 收取关山五十州,背后有何壮志豪情?

    “收取关山五十州”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句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壮志豪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诗句背景与含义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问题愈发严重。这些藩镇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导致国家分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诗句含义: “男儿何不带吴钩”:“吴…

    2025年1月7日
    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