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绿罗裙出自哪首诗?

记得绿罗裙出自哪首诗?

背景介绍

“记得绿罗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五代词人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这首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情,其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诗句解析

原词全文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全文如下:
“`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重点赏析

1. “记得绿罗裙”:以女子的绿色罗裙为象征,表达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2. “处处怜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将芳草与绿罗裙相联系,展现爱屋及乌的情感

实际案例

案例一:文学创作影响

在现代作家琼瑶的小说《青青河边草》中,标题明显受到这句词的启发。小说通过”芳草”意象延续了原词中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主题。

案例二:文化衍生品

2020年某汉服品牌推出”绿罗裙”系列,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这句词。产品宣传中特别强调:
复原五代服饰特色
体现古典诗词意境
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学术价值

1. 该词展现了五代时期词体由俗向雅的转变
2. “绿罗裙”意象成为后世闺怨诗词的经典范式
3. 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含蓄蕴藉的美学特征

结语

“记得绿罗裙”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词,更是中华文化中爱情表达的经典范式。通过对这句词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中意象运用的精妙和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边塞诗精选:从“黄沙百战穿金甲”到现代军旅诗

    边塞诗精选:从“黄沙百战穿金甲”到现代军旅诗 一、边塞诗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兴起于汉魏,鼎盛于唐代,以描写边疆战争、戍边生活、塞外风光为主题。其创作背景与历代王朝的边疆政策、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典型案例: –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现了唐军将士的豪情与决心。 &…

    2025年4月27日
    1010
  • 小众但惊艳的古诗词佳句分享

    以下是一些小众但惊艳的古诗词佳句,这些诗句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让人过目难忘: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李白《夜下征虏亭》 诗句描绘了山间花朵如锦绣般点缀脸颊,江面的渔火闪烁如同夜空中流动的萤火虫,展现了大自然的温柔与美丽。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诗句以日暮、酒醒、风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后的孤寂与茫然,情感深沉而…

    2024年12月15日
    2720
  • 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哪首诗?

    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诗词之一,充分展现了岳飞的壮志豪情和报国之志。 完整上下文为:>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二、诗句解析 1. 时间维度(三十功名): 岳飞自20岁从军至创作此词时(约30岁),将个人功名视如尘土,强调报国…

    2025年7月1日
    530
  • be美学的诗有哪些?悲剧美学在诗歌中的呈现

    BE美学的诗有哪些?悲剧美学在诗歌中的呈现 一、BE美学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BE美学(Bad Ending美学)是一种以悲剧性结局为核心的审美取向,强调残缺、遗憾、毁灭带来的艺术张力。在诗歌中,BE美学常通过以下方式呈现:1. 命运的不可抗力:如宿命论、生死离别。2. 情感的极致压抑:如爱而不得、求而不得。3. 意象的象征性毁灭:如凋零的花朵、破碎的镜子。 重…

    2025年5月31日
    930
  • 儿科学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遇见科学启蒙

    儿科学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遇见科学启蒙 引言:当诗歌遇见儿科学 诗歌不仅是文学的表达,也可以是科学启蒙的载体。在儿科学领域,许多诗词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孩子理解身体构造、健康知识甚至医学原理。本文将探讨几首经典的“儿科学诗”,并分析其科学价值。 — 一、经典儿科学诗词案例 1. 《牙齿歌》——口腔健康的启蒙 重点内容:这首童谣通过朗朗…

    2025年6月1日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