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哪一首诗?

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哪一首诗?

诗句出处与背景

“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七言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重点内容
1. 创作背景:苏轼于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通过对比西湖晴雨之景,以美人西施(西子)喻西湖,展现其天然之美。
2. 核心意象:将西湖的“晴”比作“浓抹”(盛装),将“雨”比作“淡妆”(素雅),强调西湖无论何种天气都独具风韵。

诗句的现代应用案例

1. 文学与艺术领域

诗歌鉴赏:该句常被引用为“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典范。例如,在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时,学者多以此为例(如《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书画创作:画家常以“淡妆浓抹”为灵感,如当代画家李可染的《西湖雨景》便题写此句,突出水墨的层次感。

2. 商业与品牌传播

化妆品广告:某国货品牌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 slogan,强调产品适配不同妆容风格(如2023年“花西子”系列推广)。
旅游宣传:杭州市官方文旅宣传片中多次引用此句,强化西湖“四时皆美”的形象。

诗句的深层含义

重点内容
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中和之美”的理念,反对过度雕饰,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平衡。
哲学启示:隐喻“适应性与包容性”,适用于个人修养(如待人接物的灵活性)或产品设计(如多场景适配)。

总结

苏轼通过“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拟人化,赋予其永恒的生命力。这一诗句不仅是写景的巅峰之作,更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在文学、艺术、商业等领域持续焕发活力。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相关推荐

  • 儿童急走追黄蝶出自哪首诗?

    儿童急走追黄蝶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 “儿童急走追黄蝶” 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如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乡村的生动画面,通过儿童追逐黄蝶的细节,展现了天真烂漫的童趣和自然之美。 — 诗歌背景与赏析 1. 创作背景: – 杨万…

    2025年6月27日
    690
  • 悯农和锄禾是一首诗吗?

    《悯农》和《锄禾》是一首诗吗?——古典诗歌辨误与案例分析 一、核心结论 《悯农》和《锄禾》是两首不同的唐诗,但常因内容主题相似、作者相同(李绅)而被混淆。具体区别如下:1. 《悯农》(一):又名《古风二首·其一》,名句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 《悯农》(二):又名《锄禾》,名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2025年6月26日
    640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何历史典故?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典故的表述,涉及周文王与齐宣王关于治国理念的讨论。以下是该历史典故的详细解释: 典故背景 齐宣王向孟子询问关于周文王治国的故事,特别是关于周文王狩猎场(即“文王之囿”)的规模及其与民众的关系。孟子借此机会,通过对比周文王和齐宣王的治国方式,阐述了仁政与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典故内容 齐宣王问孟子:“…

    2025年1月1日
    2340
  • 慈善主题诗有哪些?《游子吟》外的仁爱之歌

    慈善主题诗有哪些?《游子吟》外的仁爱之歌 一、慈善诗歌的文化内涵 慈善主题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思想的重要载体,通过艺术化的语言传递悲悯、互助、奉献的精神。这类诗歌不仅限于《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回报,更涵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以及对人间大爱的歌颂。 重点内容:慈善诗歌的核心是“推己及人”的儒家伦理,如杜甫“安得广厦…

    2025年4月17日
    1730
  • 现代景物诗有哪些?用诗句定格当代风景的浪漫

    现代景物诗有哪些?用诗句定格当代风景的浪漫 一、现代景物诗的定义与特点 现代景物诗是以当代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书写对象,通过意象重构和语言创新展现时代精神的诗歌类型。与传统山水诗不同,其核心在于:– 解构古典意境:打破“小桥流水”的固定模式,融入城市化、科技化元素(如地铁、玻璃幕墙)。– 情感投射的多样性:既可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也可批判生…

    2025年4月25日
    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