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哪一首诗?

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哪一首诗?

诗句出处与背景

“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七言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重点内容
1. 创作背景:苏轼于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通过对比西湖晴雨之景,以美人西施(西子)喻西湖,展现其天然之美。
2. 核心意象:将西湖的“晴”比作“浓抹”(盛装),将“雨”比作“淡妆”(素雅),强调西湖无论何种天气都独具风韵。

诗句的现代应用案例

1. 文学与艺术领域

诗歌鉴赏:该句常被引用为“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典范。例如,在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时,学者多以此为例(如《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书画创作:画家常以“淡妆浓抹”为灵感,如当代画家李可染的《西湖雨景》便题写此句,突出水墨的层次感。

2. 商业与品牌传播

化妆品广告:某国货品牌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 slogan,强调产品适配不同妆容风格(如2023年“花西子”系列推广)。
旅游宣传:杭州市官方文旅宣传片中多次引用此句,强化西湖“四时皆美”的形象。

诗句的深层含义

重点内容
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中和之美”的理念,反对过度雕饰,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平衡。
哲学启示:隐喻“适应性与包容性”,适用于个人修养(如待人接物的灵活性)或产品设计(如多场景适配)。

总结

苏轼通过“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拟人化,赋予其永恒的生命力。这一诗句不仅是写景的巅峰之作,更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在文学、艺术、商业等领域持续焕发活力。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相关推荐

  • 杜甫与曹操的诗有哪些?对比盛唐与三国诗风的碰撞

    杜甫与曹操的诗有哪些?对比盛唐与三国诗风的碰撞 一、杜甫与曹操的代表诗作 1. 杜甫的诗歌 杜甫(712-770)是盛唐时期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作以沉郁顿挫著称,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忧思。–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景写情,展现战乱中的悲怆)– 《登高》:&#8…

    2025年6月3日
    850
  • 边塞名句还有哪些?

    边塞名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描绘边疆风光、战争场景、征人思乡等主题的精彩语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边塞名句: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描绘了广袤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冲天,长河尽头夕阳如圆盘般缓缓下沉的壮丽景象,极富画面感。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以及在战场…

    2024年11月27日
    2250
  • 蒋捷《虞美人·听雨》如何通过三幅画面概括一生?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蒋捷《虞美人·听雨》如何通过三幅画面概括一生的专业文章。 蒋捷《虞美人·听雨》:三幅听雨画面,一部生命史诗 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其精妙的时空剪裁和深刻的生命感悟,被誉为宋词中“以瞬间定格永恒”的典范。词人通过选取少年、壮年、老年三个时期,在“听雨”这一共同场景下的不同心境,以极具画面感的笔触,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

    2025年10月21日
    280
  • 余秀华有哪些诗?当代女诗人的诗意表达

    余秀华有哪些诗?当代女诗人的诗意表达 余秀华的诗歌创作概述 余秀华是中国当代最具争议性与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以直白、赤裸的情感表达和对生命、爱情、残疾的深刻反思著称。她的作品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学,用近乎残酷的真实打动读者。 余秀华的代表性诗作 1.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这首诗是余秀华的成名作,以其大胆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引发广泛讨论。诗…

    2025年4月10日
    1380
  • 元代诗人存世诗作盘点:马致远、张养浩们的诗酒人生

    元代诗人存世诗作盘点:马致远、张养浩们的诗酒人生 一、元代诗歌的历史背景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其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呈现出独特风貌。诗歌作为元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既继承了唐宋传统,又融入了北方民族的豪放气质。由于元代科举时断时续,许多文人转向散曲和诗歌创作,形成了“诗酒风流”的独特文化现象。 二、马致远的诗作…

    2025年4月27日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