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采菊东篱下:出处与文学解析

一、诗句出处

“采菊东篱下”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组诗《饮酒二十首》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全诗如下: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核心意象
“采菊”:菊花象征隐士的高洁品格,陶渊明以菊自喻,表达超脱世俗的志趣。
“悠然见南山”:南山(庐山)代表自然与永恒,体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哲学内涵
“心远地自偏”:强调主观心境对环境的超越,是道家“无为”思想的体现。
“真意”与“忘言”:暗合庄子“得意忘言”的哲学观,真理需直觉体悟而非语言表达。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引用
–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评价陶渊明:“他非常和平,连‘采菊东篱下’也是随随便便的。”
– 当代作家周国平在《安静的位置》中引用此句,探讨现代人如何寻找精神家园。

2. 文化衍生
品牌命名:如“东篱茶社”“悠然居”等,借用诗句传递闲适雅致的生活理念。
艺术创作:画家丰子恺曾以此诗为题作画,展现田园牧歌式的意境。

四、诗句的文学史地位

陶渊明通过《饮酒·其五》开创了田园诗派,其“自然美学”对后世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影响深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采菊东篱下”为“无我之境”的典范。

结语
“采菊东篱下”不仅是陶渊明个人精神的写照,更成为中国文化中隐逸与自然哲学的象征。其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印证了经典诗歌的永恒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沂源县有哪些诗?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的互动

    沂源县诗歌创作与地域文化互动研究 一、沂源县的地域文化背景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交汇地带。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如沂河源头、鲁山山脉)和历史文化(如东夷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山水灵秀、人文厚重”是沂源地域文化的核心特征。 二、沂源县的诗歌创作概况 沂源县的诗歌创作既包含古代文人题咏,也包括现当代的…

    2025年5月16日
    790
  • 劳动节的诗句,你了解多少?

    劳动节是全球劳动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象征着辛勤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中国的劳动节也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一个休息与反思的机会。在文学史上,虽然并没有专门以“劳动节”命名的诗句,但许多诗歌表达了对劳动、对劳动者的敬意,或描绘了辛勤劳动的场景。以下是一些与劳动相关的诗句,既有古代诗人的笔触,也有现代文学中对劳动的关注: 1. 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

    2024年12月27日
    1680
  • “明月故乡”主题诗精选:游子笔下的乡愁与月光

    “明月故乡”主题诗精选:游子笔下的乡愁与月光 一、引言:月光作为乡愁的永恒意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千年来,明月始终是游子寄托乡愁的核心符号。月光跨越时空,成为连接故土与异乡的情感纽带。本文精选古今诗人以“明月故乡”为主题的经典作品,解析其艺术表现与情感内核。 — 二、古典诗词中的明月乡愁 1. 李白《静夜思》:最朴素的…

    2025年4月27日
    760
  • 闺怨诗王昌龄有哪些写法?边塞与闺情的融合技巧

    王昌龄闺怨诗的写作手法与边塞闺情融合技巧 # 一、王昌龄闺怨诗的主要写作手法 # 1. 时空错位构建 王昌龄常通过时空跳跃手法,将边塞的广袤与闺阁的封闭形成强烈对比。如《闺怨》中”忽见陌头杨柳色”的瞬间顿悟,通过视觉意象的突然转换,实现从闺房到边关的心理空间跨越。 典型案例:《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2025年5月23日
    750
  • 西宁有哪些诗?高原明珠的诗歌映像

    西宁有哪些诗?高原明珠的诗歌映像 一、西宁:诗歌中的高原明珠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的门户,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交融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历来是诗人笔下灵感的源泉。从古代边塞诗到现代抒情作品,西宁的诗歌映像丰富而深邃。 二、古代诗歌中的西宁 1. 边塞诗中的西宁意象 古代西宁(古称“鄯州”“西平郡”)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节点,因…

    2025年4月19日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