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谁的感慨?

好的,这是一篇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专业文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稼轩的悲歌与时代的慨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这声穿越时空的浩叹,并非出自泛泛怀古的文人,而是来自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这句词出自他晚年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其爱国词章中的巅峰之作,凝聚了他对时局的深沉忧虑、对英雄的无限追慕以及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懑。

一、作者与背景:一位“武将军”的文人悲歌

要理解这句感慨的深度,必须了解辛弃疾其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是一位曾“率五十骑于万军之中擒拿叛徒” 的壮士。他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北方,青年时便举兵抗金,南渡后始终以恢复中原为毕生志向。

然而,南宋朝廷苟安一隅,主和派当道,对辛弃疾这类主战派人物多有猜忌和排挤。当他于1205年登上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北固亭时,已是66岁高龄,被闲置已久。眼前是壮丽的“千古江山”,心中却是国势日衰、无人能力挽狂澜的悲凉。因此,他怀念起曾在此地建都,并与曹操、刘备鼎足三分的孙权

二、为何是孙仲谋?——英雄的标杆意义

辛弃疾在此词中首先想到孙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 地理的契合:京口是孙权早期的统治中心之一,也是他开创霸业的起点。辛弃疾登临此地,自然思接千古。
* 精神的共鸣:孙权在面对北方强敌曹操时,果断决策,联刘抗曹,并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种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正是苟安的南宋朝廷所极度缺乏的。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描绘,正是对孙权英雄气概的极致赞美。
* 现实的讽喻“英雄无觅” 四个字,是点睛之笔。它并非真的在历史中找不到英雄,而是在尖锐地指责当下:像孙权这样能够守住基业、抗击北方强敌的英主,在南宋已经无处寻觅了。这既是对南宋历代君主懦弱无能的含蓄批评,也是对朝中庸碌无能大臣的强烈不满。

实际案例对比
* 孙权的选择:面对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南下大军,孙权在张昭等主和派的巨大压力下,毅然采纳鲁肃、周瑜的主战意见,“拔刀砍案”,决意抗曹,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 南宋的选择:面对金兵南下,南宋朝廷更多时候是屈膝求和,如签订丧权辱国的 “绍兴和议” ,杀害主战派将领岳飞,以求偏安。辛弃疾本人也因其坚定的主战立场,屡遭弹劾,被贬谪闲置近二十年。

这一鲜明对比,使得“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慨,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穿透力。

三、超越个人的时代共鸣

辛弃疾的这句感慨,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在于它超越了个人怀才不遇的牢骚,升华为一个时代的共同悲音。

* 对英雄主义的呼唤: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人们总会呼唤能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辛弃疾的词,道出了当时所有爱国士民的心声。
* 对平庸与妥协的批判:词句背后,是对朝廷长期奉行的苟安国策和弥漫于社会的麻木、妥协风气的深刻批判。他用古代的英雄镜像,照出了当世的萎靡与不堪。
* 艺术手法的极致运用:这首词完美体现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特点,将历史典故、个人情感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借古讽今,沉郁顿挫,形成了巨大的艺术张力。

结论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不仅是辛弃疾个人的感慨,更是一个时代在积弱与屈辱中发出的集体呐喊。它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既映照出三国孙权的英雄伟业,也无情地反射出南宋朝廷的懦弱与无能。这声慨叹,因其蕴含的深沉爱国情怀、尖锐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极高的艺术成就,至今读来,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沉重与激昂。

(0)
上一篇 17分钟前
下一篇 16分钟前

相关推荐

  • 观云听雨出自哪首诗?

    观云听雨出自哪首诗? 一、观云听雨的出处 “观云听雨”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古诗,而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意境的提炼,常被用于形容文人雅士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不过,其意象与多首古典诗词中的场景高度契合,最常被关联的是以下两首诗: 1. 唐代王维《终南别业》 – 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2025年7月1日
    770
  • 有哪些诗人写过屈原的诗?追溯楚辞精神在诗歌中的传承

    屈原诗歌的跨时代回响:楚辞精神在古典与现代诗歌中的传承 一、屈原与楚辞的核心精神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离骚》《九章》《天问》等开创了“楚辞”这一独特文体。楚辞的精神内核包含:1. 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 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

    2025年6月3日
    1090
  • 中秋诗词大全:赏月思乡主题经典作品

    中秋诗词大全:赏月思乡主题经典作品 一、中秋诗词的文化背景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便有赏月、思乡、团圆的习俗。文人墨客常借明月抒怀,留下了大量经典作品。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中秋的独特韵味,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重点内容:中秋诗词的核心主题是“月”与“乡愁”,通过意象组合(如明月、桂花、孤雁等)传递情感。 — 二、经典中秋诗词赏析 1. 苏…

    2025年4月18日
    1300
  • 到客船是哪首诗?

    到客船是哪首诗? 1. 诗歌背景与作者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其中“到客船”是诗中的关键意象。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途经苏州寒山寺时,借夜泊之景抒发羁旅之愁。 2. 全诗内容与解析 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重点内容解析:– “到客船”:指深夜钟声传到停泊的客船上,以声衬静,突出旅…

    2025年7月1日
    830
  • 有哪些诗描写了牧童?从“牧童遥指杏花村”到现代乡土诗

    牧童意象的诗歌流变:从古典到现代的田园书写 一、古典诗词中的牧童意象 牧童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符号,在古典诗词中常承载闲适、自由的审美意趣,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晚唐杜牧《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通过牧童与杏花村的意象组合,构建出春雨中的诗意栖居图景。 其他典型案例包括:1. 袁枚《所见》:”牧童骑…

    2025年5月11日
    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