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香出自哪首诗?

八月桂花香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八月桂花香”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古诗,而是对古典诗词中桂花意象的化用。最接近的出处为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此句以桂花(“桂子”)象征高洁,后演变为“八月桂花香”的民间表达。

二、桂花在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1. 象征高洁与荣誉
如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以桂花喻品格。
2. 寄托思乡之情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含游子愁思。

三、实际案例:现代文化引用

1. 影视作品
1988年电视剧《八月桂花香》以诗句为名,讲述清末商战故事,标题化用桂花意象隐喻人物命运。
2. 地方民俗
杭州西湖“满陇桂雨”景点,每年八月举办桂花节,宣传语“天香云外飘”直接引用宋之问诗句。

四、常见误传辨析

– 误传为杜甫或李白所作,实因二人诗中亦有桂花描写(如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但无“八月桂花香”原句。
重点提示:古典诗词中“桂花”常与月亮(“月桂”)关联,需结合上下文解读。

五、结论

“八月桂花香”是民间对古典桂花意象的提炼,核心出处可追溯至宋之问《灵隐寺》。理解此类诗句需结合文化语境,而非仅拘泥于字面。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4

相关推荐

  • 有哪些关于玉门关的诗句?

    关于玉门关的诗句众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处:唐·王昌龄《从军行》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玉门关周边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孤城的寂寥,展现了边塞的雄浑与悲壮。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处:唐·戴叔伦《塞上曲》 赏析:表达了诗人希望以身许国、不畏生死的豪情壮志,玉门关成为了这种忠贞精神的象征。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出处…

    2024年11月20日
    5320
  • 类似白居易的诗有哪些?通俗诗风的历史回响

    类似白居易的诗有哪些?通俗诗风的历史回响 一、白居易的诗风特点 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其诗风以通俗平易、贴近民生著称。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如《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等,均以叙事性强、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为特色。 二、类似白居易的诗人及作品 …

    2025年4月29日
    1380
  • 如何欣赏一首诗词的格律之美?

    如何欣赏一首诗词的格律之美?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格律之美不仅体现在语言的韵律上,更在于通过严谨的结构传递出深厚的情感与意境。欣赏诗词的格律,需要从平仄、押韵、对仗和节奏等方面入手。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逐步解析如何领略这种独特的美感。 一、理解平仄:诗词的声调骨架 平仄是汉语声调的分类,平声指阴平和阳平(如“天”、“民”),仄声指上声、去声和入…

    3天前
    50
  • 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一首诗?

    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一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因思念弟弟苏辙而作。全词以月为意象,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哲思,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 原词节选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2025年7月1日
    860
  • 古诗词中带俊的字眼,你知道几个?

    古诗词中带“俊”字眼的诗句可真不少呢!🤔 让我带你领略一些吧,感受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俊逸与才华!📜✨ 1. 俊杰马上郎,挥鞭指绿杨。 感受: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英俊潇洒的马上郎,挥鞭指向前方的绿杨,形象生动,俊逸非凡。 2. 俊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 感受:这里的“俊美”不仅指外表的俊秀,更蕴含了内在的高洁与深远的情怀。 3. 俊鹘摩霄,挟弹扫八极。 感受:诗句…

    2024年10月24日
    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