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出自哪首诗?

古稀之年出自哪首诗?

古稀之年的出处

“古稀之年”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原句为: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认为活到七十岁在古代实属罕见。因此,“古稀”成为七十岁的代称,沿用至今。

诗句背景与含义

1. 创作背景
杜甫晚年漂泊长安,生活困顿,借酒消愁。诗中“酒债”反映其潦倒境遇,而“人生七十古来稀”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2. 社会意义
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七十岁是高寿的象征。杜甫的诗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平均寿命状况。

实际案例:古稀之年的文化影响

1. 传统寿诞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十岁寿辰被称为“古稀寿”,子女常为老人举办隆重的庆祝仪式。例如,2023年浙江某家族为一位古稀老人举办寿宴,现场悬挂“古稀之年”匾额,体现对这一典故的传承。
2. 现代语言应用
如今,“古稀”仍广泛用于形容高龄。如媒体报道《古稀院士坚守科研一线》,强调科学家虽年迈仍贡献卓越。

相关诗句拓展

杜甫原诗全文:
>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标红重点:诗中“人生七十古来稀”是理解“古稀之年”的关键。

结语

“古稀之年”不仅是一个年龄称谓,更承载着杜甫对生命的哲思。其文化影响力延续千年,成为中华语言宝库中的经典表达。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若属皆且为所虏,何以体现英雄末路?

    “若属皆且为所虏”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项羽在鸿门宴上对刘邦说的。要探讨这句话如何体现英雄末路,我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项羽的性格特征以及鸿门宴的情境来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情境 鸿门宴是楚汉之争中的关键事件。秦朝灭亡后,项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西楚霸王,而刘邦则逐渐崛起,成为项羽的主要对手。鸿门宴上,项羽本有机会除掉刘邦,以绝后患,但由于种…

    2025年1月2日
    2090
  • 诗经比的诗有哪些?解读《诗经》中比兴手法的魅力

    《诗经》中”比”的诗有哪些?解读比兴手法的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比”?《诗经》中的核心表现手法 “比”是《诗经》”赋比兴”三大表现手法之一,指通过比喻使抽象情感具象化。汉代郑玄《周礼注》定义:”比者,比方于物也“,即用具体事物类比思想情感。…

    2025年6月1日
    1300
  • 瓜田李下出自古乐府哪一首诗?

    瓜田李下出自古乐府哪一首诗? “瓜田李下”的出处 “瓜田李下”这一成语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君子行》,原文为:>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这句诗以“瓜田”和“李下”为喻,告诫人们应主动避嫌,避免引发误解。其中:– “瓜田不纳履”:在瓜田中弯腰提鞋,易被误认为偷瓜。– “李下不正冠”:在李树下整理…

    2025年7月1日
    890
  • 小学惜春的诗有哪些?精选适合儿童的春日感悟启蒙诗篇

    小学惜春的诗有哪些?精选适合儿童的春日感悟启蒙诗篇 春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儿童感受自然、培养诗意的绝佳时机。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春天的经典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本文将精选适合儿童的惜春诗篇,并结合实际案例解析其教育价值。 一、经典惜春诗推荐 1. 《春晓》——孟浩然 重点内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

    2025年6月4日
    960
  • 送别诗配图有哪些?水墨丹青与离愁别绪

    送别诗配图的艺术表现:水墨丹青与离愁别绪 一、送别诗与配图的传统关联 送别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题材,常以自然意象(如柳、舟、长亭)寄托情感。与之相配的插图需通过视觉语言强化诗意,形成“诗画一体”的审美体验。 二、水墨丹青的典型配图形式 1. 孤帆远影 – 代表诗作: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2025年5月23日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