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歌的“奇崛”诗风探析
一、何为“奇崛”诗风
“奇崛”是韩愈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一风格主要体现在意象创造、语言运用、结构布局与审美追求四个方面。韩愈将散文创作中的雄浑气势与创新精神融入诗歌,通过非常规的艺术手法打破盛唐诗歌的圆熟格局,开创了以险怪、雄奇、生新为特点的诗歌路径,成为中唐诗风变革的关键人物。
二、意象创造之奇
1. 非常规意象的选取
韩愈在诗歌中大量使用险怪、丑陋、恐怖的意象,突破传统诗歌以优美、和谐为主的意象系统。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常带有狰狞可怖的面貌,如《南山诗》中描绘的南山:“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诗人以“峥嵘”、“倏闪”、“堆皱”等词汇,将静态的山脉描绘成动态的怪异存在。
2. 神话意象的改造
韩愈常对神话传说进行改造,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幻意象。《陆浑山火》中描绘的火神:“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千钟万鼓咽耳喧。” 诗人将普通山火夸张为神魔大战,以狰狞可怖的笔触展现火的威势,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语言运用之奇
1. 生新艰涩的词汇选择
韩愈有意避开诗歌常用词汇,大量采用生字、僻字、奇字,创造出陌生化的语言效果。《山石》中的“山石荦确行径微”,“荦确”一词生新硬语,形容山石险峻不平,既准确又新奇,体现了韩愈对常规诗歌语言的突破。
2. 散文句法的诗歌化运用
韩愈将散文的句法结构引入诗歌,打破诗歌传统的节奏与语法规范。《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的“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这些诗句接近散文的叙述方式,但又保持了诗歌的韵律感,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四、结构布局之奇
1. 以文为诗的布局方式
韩愈将散文的章法结构融入诗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诗歌形态。《山石》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游山全过程:“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全诗如一篇精炼的游记散文,却以诗歌形式呈现,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抒情短章模式。
2. 突兀起结与奇险转折
韩愈诗歌常采用突兀的开头和出人意料的转折,制造奇崛的艺术效果。《雉带箭》开头“原头火烧静兀兀”,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结尾“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在动静对比中突然收束,留下强烈视觉印象。
五、审美追求之奇
1. 以丑为美的审美转向
韩愈拓展了诗歌的审美范畴,将丑陋、怪异的事物纳入审美表现。《答柳柳州食虾蟆》中描写虾蟆:“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强号为蛙哈,于实无所校。” 诗人以严肃态度描写丑陋的虾蟆,赋予其艺术表现价值,体现了与传统优美审美不同的取向。
2. 力度美的崇尚
韩愈诗歌追求一种雄强刚健的力度美,与盛唐诗歌的圆融和谐形成对比。《石鼓歌》中描写石鼓文:“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以一系列强劲有力的意象,展现出金石文字的雄壮之美。
六、奇崛诗风的历史意义
韩愈的奇崛诗风是对盛唐诗歌传统的突破与创新,他以独特的艺术勇气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影响了同时代及后世的许多诗人。虽然有时因过度追求奇险而流于怪诞,但其对常规的突破与创新精神,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韩愈的“奇崛”诗风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中唐时期文化转型期的审美变化,是理解中国诗歌从盛唐到中唐演变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