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古诗有哪些

杨万里,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创造了独特的“诚斋体”。以下是杨万里的一些经典古诗:

  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西湖的壮丽荷花景象,荷叶碧绿接天,荷花红艳映日,展现了阔大的荷花之美。
  2. 《小池》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诗中描绘了一个小巧玲珑、富有生机的小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3.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初夏午后的一场午睡,醒来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捉柳花,充满了生活的小确幸。
  4. 《插秧歌》
    •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农家插秧的情景,展现了农民们勤劳的景象和家庭的和谐。
  5.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诗中蕴含哲理,告诫人们不要陶醉于一时的容易,要对前方的困难做出充分的估计。
  6. 《昭君怨·咏荷上雨》
    •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 这首词通过雨打荷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
  7. 《三江小渡》
    •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诗中借山溪渡的交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波折的深刻理解。

此外,杨万里还有《初入淮河四绝句》、《桑茶坑道中八首》、《新柳》等众多优秀诗作,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杨万里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4日 上午5:23
下一篇 2024年9月14日 上午5:26

相关推荐

  • 赤壁古诗中,有何历史沧桑?

    在古诗《赤壁》中,诗人杜牧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遗迹,深刻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以下是对诗中历史沧桑的详细解读: 一、历史背景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具体时间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场战役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之战,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与曹操的大军展开了激烈的对决。最终,联军利用火攻战术成功击败了曹军,为三国鼎立的…

    2025年1月2日
    1860
  • 托物咏怀诗有哪些?从梅兰竹菊看文人精神品格的隐喻体系

    托物咏怀诗有哪些?从梅兰竹菊看文人精神品格的隐喻体系 一、托物咏怀诗的定义与特点 托物咏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物象(如植物、动物、器物等),借物喻人、以物言志,抒发个人情感与精神追求。其核心特点是:1. 象征性:物象被赋予人格化特质(如梅的傲雪、竹的虚心)。2. 隐喻体系:物象与文人品格形成固定关联,构成文化符号。 二、梅兰竹菊:文人…

    2025年5月28日
    950
  • 哪些唐诗写尽了清明时节的哀思与生机?

    哪些唐诗写尽了清明时节的哀思与生机? 清明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与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内涵。唐代诗人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将祭扫追思的哀婉与春耕踏青的生机巧妙融合,创作出众多传世名篇。这些作品既承载着对生命消逝的悲悯,又饱含对自然轮回的哲思,形成哀而不伤、悲中见美的审美特质。 一、哀思绵长:生死相隔的永恒怅惘 1.1 杜牧《清明》——烟雨中的精神图腾 &#8220…

    5天前
    70
  • 洛阳仙女传说诗有哪些?神都女儿的文学想象

    洛阳仙女传说诗有哪些?神都女儿的文学想象 一、洛阳仙女传说的文化背景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更是中原神话传说的重要发源地。从《山海经》中的洛神记载到曹植《洛神赋》的文学升华,仙女形象始终与洛阳的水系(洛河、伊河)和人文景观(龙门、邙山)紧密相连。唐代”神都”时期,女性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催化了仙女传说与女性书写的结合。 …

    2025年4月24日
    1590
  • 北雁南飞出自哪首诗?

    北雁南飞出自哪首诗? 一、北雁南飞的出处 “北雁南飞”这一意象最早出自唐代诗人韦承庆的《南中咏雁》。全诗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重点解析:1. “三春雁北飞”即指大雁春季北归,而“北雁南飞”是后人对此意象的化用,多用于描写秋季景象。2. 诗中通过雁的迁徙反衬游子思乡之情,成为经典文学意象。 — …

    2025年6月28日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