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别的诗句有哪些动人之作?

Random Image

王勃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送别诗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以下是他的一些动人之作的送别诗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这两句开篇即绘出一幅风烟迷离的壮阔图画,同时寓有离别之意,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这两句点明了离别的缘由,即两人都是为求功名在宦海沉浮的漂泊之人,背井离乡,别绪顿现。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这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高尚情怀。即使远隔天涯,只要心中有知己,就如同近在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这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自己心声的吐露。他鼓励友人在离别的路上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哭泣,要豁达地面对离别。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 这两句以江水和山云为背景,描绘了送别的壮阔景象,同时也寓含了离别的哀愁。
  •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 这两句通过描绘迷雾笼罩的台阶和向南端飞去的明月,烘托了离别后凄凉、孤寂的氛围。
  •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这两句以离亭的寂寞和江山的寒冷为结尾,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和孤寂之情。

《别薛华》

  •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 这两句通过描绘送别的艰难路程和友人独自问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不舍之情。
  •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这两句以千里道路的悲凉和百年身世的凄断为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漂泊生涯和辛酸经历,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这两句以梦为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彼此思念的深情厚谊。

王勃的送别诗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和精炼的语言而著称,这些动人之作的送别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3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3日

相关推荐

  • 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哪一首诗?

    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哪一首诗? 一、诗歌出处及背景 “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天门山》。全诗如下: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次出蜀漫游时途经安徽当涂的天门山,被壮丽的自然景观所震撼,遂写下此作。 —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

    2025年6月26日
    400
  • 描写半月的诗有哪些?

    描写半月的诗有很多,这些诗句以不同的角度和情感描绘了半月的美丽与哀愁。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描写半月的诗: 唐·白居易《暮江吟》: 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赏析:诗中通过“月似弓”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九月初三夜半月的形态,同时与“露似珍珠”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夜景。 唐·李白《古朗月行》: 诗句:“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赏析:…

    2024年11月2日
    2990
  • 孟浩然哪首诗最著名?

    孟浩然最著名的诗作探析 一、孟浩然的诗歌地位与影响 孟浩然(689-740)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著称。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他上承陶渊明、谢灵运,下启王维、韦应物,奠定了山水田园诗的基本范式。 二、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春晓》 1. 诗歌全文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

    2025年6月28日
    420
  • 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哪一首诗?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哪一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名篇《出塞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以秦汉时期的边关战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良将的呼唤,“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更是展现了保卫疆土的坚定决心。 — …

    2025年7月1日
    480
  •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一、诗歌题材的界定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绝句,属于田园山水诗题材,同时兼具即景抒情的特点。诗中通过描绘江边漫步赏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暂时忘却战乱烦忧的心境。 二、题材分析:田园山水与即景抒情的结合 1. 田园山水诗的特征 杜甫以江畔花丛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如“黄四娘家花满蹊…

    2025年6月26日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