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静夜思》,白居易还有哪些诗?

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除了《静夜思》外,他的诗作还有很多经典名篇,以下是一些代表作:

一、长篇叙事诗

  • 《琵琶行》:此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诗人通过对歌妓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人生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 《长恨歌》:此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二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和无奈分离,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诗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名句广为流传。

二、讽喻诗

  • 《卖炭翁》: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情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艰难谋生,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事物细节的选择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都匠心独具。

三、写景抒情诗

  • 《赋得古原草送别》: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是一曲野草颂,也是生命的颂歌。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此诗也是白居易的成名作。
  • 《钱塘湖春行》:此诗通过对杭州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西湖春行的景色,在中间四句中得到了细致的描绘,形象活现,诗人即景寓情,巧妙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工整,语言质朴而不失优美,用词准确,气质清新,为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 《暮江吟》:此诗为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其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精妙,诗人还在其间运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渗透了他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精妙,历来备受称道。
  • 《忆江南三首》:此词是白居易卸任苏州刺史后回到洛阳,十二年后回忆起江南胜景所作。词人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他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词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
  • 《大林寺桃花》: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全诗只有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四、其他题材

  • 《问刘十九》:此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思念好友时所作。刘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时的朋友,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更没有什么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出了温暖如春的诗情暖人心房。
  • 《花非花》:此诗是一首杂言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写出了对一个人真挚的思念,读来让人忍不住断肠流泪。
  • 《望月有感》:此诗约作于公元799年秋至800年春之间,时逢战乱。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最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出了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都能道出的真实情感。

此外,还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观刈麦》《南浦别》《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夜雨》《村夜》《南湖早春》《秋夕》《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青门柳》《梦微之》《池上二绝》《邯郸冬至夜思家》《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李白墓》《阴雨》《后宫词》《为薛台悼亡》《惜牡丹花二首》《早春》《微雨夜行》《重阳席上赋白菊》《潜别离》《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七夕》等诗作,都是白居易的佳作。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30日 下午7:29
下一篇 2024年12月4日 下午10:21

相关推荐

  • 梁琼《昭君怨》的“玉貌一生啼”如何重塑王昭君形象?

    梁琼《昭君怨》的“玉貌一生啼”如何重塑王昭君形象? 引言:从历史人物到文学符号的转变 王昭君作为汉代和亲公主,在《汉书》中仅有“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的简略记载。然而历代文人的再创作使其形象不断丰富,其中晚唐女诗人梁琼的《昭君怨》以“玉貌一生啼”为核心意象,实现了对传统昭君叙事的重要突破。 “玉貌一生啼”的文学创新解析 对传统悲怨主题的深化 “玉貌一生啼…

    2025年11月9日
    190
  • 元曲如何运用“月亮”意象来烘托意境?

    元曲中“月亮”意象的意境烘托艺术 一、月亮意象的抒情传统与元曲特性 月亮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意象,在元曲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元曲作家继承前代诗词的抒情传统,又结合元代特有的社会背景与艺术形式,将月亮意象发展为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的重要载体。在散曲与杂剧两种体裁中,月亮既延续了思乡怀人的传统内涵,又融入了元代文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二、月亮意象的多元…

    2025年11月2日
    240
  • 有哪些浙江现代诗?钱塘江畔的诗意地标

    浙江现代诗:钱塘江畔的诗意地标 浙江现代诗的发展脉络 浙江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涌现了许多先锋诗人和代表性作品。从20世纪初的新月派到当代的民间写作,浙江诗人始终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现代意识推动诗歌创新。 代表诗人与作品 1. 艾青(1910-1996): –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深情的笔触描绘浙江乡村生活,被誉为中国现代诗的经典…

    2025年4月27日
    1320
  • 若属皆且为所虏,何以体现英雄末路?

    “若属皆且为所虏”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项羽在鸿门宴上对刘邦说的。要探讨这句话如何体现英雄末路,我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项羽的性格特征以及鸿门宴的情境来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情境 鸿门宴是楚汉之争中的关键事件。秦朝灭亡后,项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西楚霸王,而刘邦则逐渐崛起,成为项羽的主要对手。鸿门宴上,项羽本有机会除掉刘邦,以绝后患,但由于种…

    2025年1月2日
    2060
  • 王维诗歌中的美食意象:辋川别业的饮食美学

    王维诗歌中的美食意象:辋川别业的饮食美学 一、王维诗歌与饮食美学的关联 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不仅以自然意象见长,更通过饮食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学追求。在辋川别业时期,王维将日常饮食升华为艺术体验,赋予食物以禅意与诗意的双重内涵。 重点内容:王维的饮食书写并非单纯记录,而是通过食物意象传递宁静、淡泊的生活哲学,与佛教“禅食”理念相契合。 …

    2025年4月17日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