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盼破尘杀敌壮志的诗句,你能想到哪些?

表达盼破尘杀敌壮志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作者:辛弃疾
    • 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解析:这首词通过描绘梦境中的战场和杀敌场景,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2. 《塞下曲》

    • 作者:李白
    • 诗句: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 解析:诗中借古代名将的故事,表达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3. 《出塞》

    • 作者:王昌龄
    • 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解析:通过表达只要有英勇善战的将领在,就决不让敌人侵犯边疆的壮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坚定信念。
  4. 《满江红·写怀》

    • 作者:岳飞
    • 诗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解析: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对金人侵略的愤慨和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情感激昂,壮志凌云。
  5. 《从军行七首·其四》

    • 作者:王昌龄
    • 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解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们誓死杀敌、保卫边疆的坚定决心。
  6. 《少年行四首·其三》

    • 作者:令狐楚
    • 诗句: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 解析:诗中通过描绘少年英雄的英姿和杀敌报国的豪情,表达了他们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壮志。

这些诗句都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表达了盼破尘杀敌的壮志,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午6:58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午6:59

相关推荐

  • 刘诗诗邓超古装剧有哪些?当红演员的古风荧屏碰撞

    刘诗诗邓超古装剧有哪些?当红演员的古风荧屏碰撞 一、刘诗诗的古装代表作 刘诗诗凭借古典气质和扎实演技,在多部古装剧中塑造了经典角色:1. 《步步惊心》(2011):饰演马尔泰·若曦,穿越清朝的现代女性,与多位皇子的情感纠葛成为现象级作品。2. 《女医·明妃传》(2016):演绎明代女医谭允贤,展现女性在医学领域的成长与抗争。3. 《醉玲珑》(2017):搭档…

    2025年6月1日
    690
  • 夸张爱玲的诗有哪些?张爱玲笔下的诗意人生

    张爱玲的诗有哪些?张爱玲笔下的诗意人生 一、张爱玲的诗歌创作概览 张爱玲以小说和散文闻名,但她的诗歌同样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的诗作数量不多,却以细腻的情感、冷峻的意象和苍凉的基调著称,与其小说风格一脉相承。 重点内容:张爱玲的诗歌多写于早期(1940年代),主题涵盖孤独、时间流逝和爱情幻灭,语言风格凝练,带有现代主义色彩。 — 二、张爱玲的代表…

    2025年5月30日
    970
  • 何日是归年是哪首诗?

    何日是归年: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何日是归年”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羁旅漂泊的无奈。 原诗全文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歌解析 艺术特色 1. 色彩对比鲜明:前两句通过“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强烈色彩对…

    2025年6月26日
    760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哪首诗?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处与文学解析 诗句来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其晚年,表达了对过往情事的追忆和感伤。 原词全文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2025年6月26日
    990
  •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蕴藏着多少离别之情?

    王维《渭城曲》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蕴藏离别情感探析 一、诗歌文本与创作背景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其千古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创作于盛唐时期。此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关西之际,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清新晨景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象,共同构建了典型的送别场景。据《全唐诗》记载,此诗后被谱入乐府,成为唐代传唱最广的离别歌曲之一。 二、…

    17小时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