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鲜的意象在哪些古诗句中出现过?

品鲜的意象在许多古诗句中都有出现,这些诗句通过对食物色、香、味、形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鲜美食物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古诗句及其品鲜意象:

肉类

  1.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猪肉颂》

    • 意象:通过烹饪猪肉的过程,展现了猪肉的鲜美和烹饪的艺术。
  2.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 意象:鲜鲫鱼和香芹做成的羹汤,鲜美可口。
  3.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 意象:通过描述渔人在风波中捕鱼,突出了鲈鱼的鲜美和珍贵。
  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 意象:鳜鱼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里肥美异常,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

蔬菜类

  1.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 意象:春日的野菜(蓼茸、蒿笋)与清茶搭配,展现出清淡而鲜美的滋味。
  2.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 意象:春韭的鲜嫩与新炊的黄粱米饭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
  3.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 意象:通过描绘春韭的翠绿和稻花的香气,展现了田园风光的清新与生机。

水果类

  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 意象: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荔枝鲜美滋味的热爱和赞美。
  2.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苏轼《食荔枝》

    • 意象:卢橘和杨梅的新鲜上市,展现了岭南水果的丰富与鲜美。

其他

  1. 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陆游《初冬绝句》

    • 意象:鲈鱼的肥美与菰菜的鲜嫩搭配成羹汤,荞麦饼的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2.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 意象:通过描绘长江边的鱼美和山间的笋香,展现了黄州地区的物产丰富和鲜美滋味。

这些古诗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人对鲜美食物的热爱和赞美。无论是肉类、蔬菜类还是水果类,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诗意的表达。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午7:47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午7:48

相关推荐

  • 江南的春天有哪些诗?地域诗歌与季节意象的融合

    江南的春天有哪些诗?地域诗歌与季节意象的融合 一、江南春天的诗歌传统与文化背景 江南地区自古以水乡风光和温润气候闻名,其春季意象在诗歌中常表现为“烟雨”“杏花”“柳絮”“燕子”等典型符号。这种地域性与季节性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重点内容: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色彩对比强化江南春景的明丽,成为经典范式。 二、典型…

    2025年5月31日
    1020
  • “咏雪”一词在古诗中有哪些多样的用法?

    “咏雪”一词在古诗中有着多样的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描绘雪景 诗人通过“咏雪”直接描绘雪花的形态、动态以及雪景的壮丽,表达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生动地描绘了雪后树枝上挂满了雪花,仿佛梨花盛开的美景。 2. 借雪抒情 诗人借助雪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孤独、思念、忧愁等。…

    2024年11月30日
    2470
  • 超仙气的诗句,你最喜欢哪一首?

    超仙气的诗句通常给人一种清逸、脱俗、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脱离了尘世的纷扰,进入了仙境般的境地。以下是我最喜欢的几首诗,它们各具仙气,既美丽又富有意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苏轼《蝶恋花·春景》 这句诗画面如画,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月光洒在柳树的枝头,夜色柔和,似乎是仙境中的一场约会,极具超凡脱俗的仙气。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2024年12月27日
    2650
  • 刘大白的哲理诗有哪些?现代诗人的哲思与人生感悟

    刘大白的哲理诗有哪些?现代诗人的哲思与人生感悟 一、刘大白及其哲理诗概述 刘大白(1880—1932)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学者,其诗作以白话文和哲理深度著称。他的诗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包含对生命、时间、社会等永恒主题的思考。 重点内容:刘大白的哲理诗常通过自然意象和日常生活场景,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语言简洁却意蕴深远。 — 二…

    2025年6月13日
    690
  • 洗儿诗有哪些版本?苏轼笔下的反讽育儿观

    洗儿诗的历史流变与苏轼的反讽育儿观 一、洗儿诗的起源与民俗背景 洗儿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诞生礼仪,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这一仪式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举行,包含”洗三””添盆”等环节,亲友向浴盆中投掷钱币以示祝福。洗儿诗便是伴随这一民俗产生的文学体裁,多表达对新生儿的美好祝愿。 二、洗儿诗的主要版本类型 1. 传统祝…

    2025年5月18日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