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故事在古诗中有哪些佳句体现?

伯牙绝弦的故事在古诗中有许多佳句得以体现,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还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以下是一些体现伯牙绝弦故事的古诗佳句:

  1.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 诗句描绘了伯牙失去知音子期后的深切悲痛,以及他弹奏孤绝之曲时连鬼神都为之凝神的场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伯牙对与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2. “伯牙绝弦已无声,人去琴在绕余音。”

    • 这句诗直接点明了伯牙绝弦的故事,表达了伯牙在子期去世后,虽然琴弦已断,但余音犹在,象征着他们之间的友情和知音之情永存。
  3. “琴到无人听更奇,弦声犹带晋时悲。”

    • 诗句通过描绘伯牙在失去知音后独自弹琴的场景,表达了琴声的奇妙与悲凉。弦声中带有的晋时悲,暗指伯牙与子期之间的友情如同历史一般悠久而珍贵。
  4.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 诗句以鲍叔牙和管仲的友情作比,反衬出伯牙知音难觅的孤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今世态炎凉、知音难寻的感慨。
  5.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 诗句通过回忆伯牙与子期在江边相会的情景,以及如今重访却只见坟茔的悲凉,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逝去的深切悼念和悲伤。
  6.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 诗句描绘了伯牙在失去知音后的极度伤心和悲痛,以及他在江畔独自面对愁云的孤独和无助。
  7.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 诗句表达了伯牙对子期深情厚谊的追思和怀念。他愿意为子期放弃自己钟爱的琴艺,甚至愿意为子期而死,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知音之情。

这些古诗佳句不仅描绘了伯牙绝弦的故事场景和情感氛围,还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慨。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下午1:34
下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下午1:35

相关推荐

  • 唐寅的断头诗有哪些?狂放才子笔下的生死绝唱

    唐寅的断头诗有哪些?狂放才子笔下的生死绝唱 一、唐寅与“断头诗”的渊源 唐寅(1470—1524),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以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才情闻名。所谓“断头诗”,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死刑诗,而是指唐寅在人生低谷或生死边缘时创作的、充满悲愤与超脱的诗作。这些诗往往以直白犀利的语言,表达对命运的抗争与对生死的感悟。 二、唐寅的经典“断头诗”案例 1.…

    2025年5月18日
    990
  • 古人有哪些生活情趣的诗?诗词中的琴棋书画与烟火日常

    古人生活情趣的诗:诗词中的琴棋书画与烟火日常 一、琴:高山流水觅知音 古人以琴为雅事,诗词中常见抚琴听琴的闲适场景。《听蜀僧濬弹琴》(李白)中“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以自然意象喻琴音;《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则展现隐士的孤高情趣。 重点案例:– 白居易《琴》:“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通过“慵坐…

    2025年6月24日
    680
  • 送别诗最长的有哪些?长篇送别诗的叙事特征

    送别诗最长的有哪些?长篇送别诗的叙事特征 一、中国古代最长的送别诗 中国古代送别诗以短篇为主,但仍有少数长篇作品,以叙事性和情感铺陈见长。以下是两首代表性长篇送别诗: 1.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约300字) – 全诗共120句,是李白现存最长的送别诗之一。 – 叙事特征:以魏万的游历为主线,穿插山水描写和诗人感慨,形成“游记…

    2025年5月31日
    650
  • 有哪些童心童梦的诗?儿童视角下的纯真世界与诗意想象

    童心童梦的诗:儿童视角下的纯真世界与诗意想象 一、儿童诗歌的独特性 儿童诗歌以天真烂漫的语言、跳跃的想象力和纯粹的情感表达为核心,展现了与成人诗歌截然不同的美学特质。其魅力在于:1. 视角独特: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将平凡事物赋予神奇色彩(如“星星是天空的纽扣”)。2. 语言简洁:多用短句、拟声词和重复结构,符合儿童认知特点。3. 情感真挚:直接表达快乐、好…

    2025年6月24日
    970
  • 海上生明月出自哪首诗?

    海上生明月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海上生明月” 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全诗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重点解析 1. 创作背景:此诗为张九龄被贬荆州时所作,借望月抒发对远方亲友的思念。2. 文学地位:开篇两句被誉为“千古绝唱”,是中秋咏月诗的代表作之一。 二、实际案…

    2025年6月27日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