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贺兰》中的“恨”体现在哪些诗句中?

Random Image

《赠别贺兰铦》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诗,其中“恨”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贺兰铦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时局、个人遭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诗中“恨”的体现的具体分析:

  1. “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 这两句直接提到了“恨”。诗人问贺兰铦你抱着怎样的悲恸,孤独地对着别人发泄。这里的“恨”指的是贺兰铦心中的不满和愁苦,可能包括对时局的不满、个人遭遇的愁苦以及离别的感伤。
  2. “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 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恨”字,但表达了高贤(指贺兰铦)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反而遭受贫困的境遇。这种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境遇,无疑会让贺兰铦心中充满“恨意”。
  3.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 这两句反映了当时国家的时局动荡、战乱不宁。诗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这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可以视为一种“恨”。
  4. “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 这两句描述了贺兰铦年老体衰,却要远赴湘吴的情景。诗人用“悲歌”来形容贺兰铦的离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样是一种“恨”。

综上所述,《赠别贺兰铦》中的“恨”主要体现在对友人贺兰铦个人遭遇的感慨(如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离别的感伤上。这些“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切和对现实的无奈。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相关推荐

  • 关于送别的诗词有哪些?送别情感的诗词集锦

    送别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以深情厚谊、离愁别绪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离别的无奈。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送别诗词,它们各自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内容: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这首诗一扫送别诗中的哀婉凄怆的伤…

    2024年10月1日
    2140
  • 君子好逑是哪首诗?

    君子好逑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君子好逑”出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具体为《国风·周南·关雎》的首章。该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和文化价值,被誉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典范。 关键诗句: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雎鸠鸟和鸣相伴,栖息在河中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佳偶。) 二、文…

    2025年6月28日
    120
  • 诗有哪些发音部首?汉字结构中的诗意密码

    诗有哪些发音部首?汉字结构中的诗意密码 一、“诗”字的发音与部首解析 “诗”(拼音:shī)的部首为“讠”(言字旁),属左右结构汉字。其发音源自上古汉语“*l̥ə”音系,中古时期定型为“书之切”(《广韵》),现代普通话归入阴平声。核心部首“讠”直接关联语言表达,暗示诗歌的本质是“语言的艺术化”。右侧“寺”部(原意为“官署”)则赋予其庄重性,反映古代诗歌与礼乐…

    2025年5月30日
    400
  • 古代尊称如何入诗?礼仪文化在诗歌中的投射

    古代尊称如何入诗?礼仪文化在诗歌中的投射 一、尊称的文化内涵与诗歌功能 尊称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的语言体现,包括对君主(如“陛下”)、长辈(如“大人”)、师长(如“夫子”)等的敬称。在诗歌中,尊称不仅是礼仪的符号,更承载着情感表达和社会关系建构的功能。例如:–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以“君子”尊称贵族,体现祝福…

    2025年5月17日
    510
  • 李白题壁诗探秘:诗仙在壁上留下了哪些佳作?

    李白题壁诗探秘:诗仙在壁上留下了哪些佳作? 一、**题壁诗:唐代文人的”社交媒体” 在唐代,题壁诗是文人雅士表达情感、展示才华的重要方式。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酒楼、驿站、寺庙等公共场所留下了大量题壁诗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研究李白生平思想的重要史料。 二、李白题壁诗代表作考析 1. …

    2025年6月9日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