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包含了多少悲愤与不甘?

好的,这是一篇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专业文章。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曲英雄失路的悲愤绝唱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其晚年登临怀古的扛鼎之作。结尾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看似平淡的典故化用,实则蕴含着极其深沉、复杂且浓烈的悲愤与不甘。这不仅是词人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一个时代英雄集体失路的缩影。

一、典故深析:个人与时代的双重投影

要理解这句词的悲愤,首先需理解“廉颇老矣”典故的深层含义。

* 廉颇的处境:战国老将廉颇,晚年遭人谗言,被迫出走他国。赵王在危难时想起他,派使者前来探视。廉颇为了证明自己仍可效力,在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然而,使者已被仇家收买,回报赵王说廉颇虽老,饭量尚可,但与自己坐谈片刻间竟“三遗矢”(拉了三次肚子)。赵王遂以为廉颇老迈,不复任用。

* 辛弃疾的映射: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其境遇惊人地相似。
1. 老当益壮的雄心:如同廉颇“一饭斗米”的展示,辛弃疾始终保持着收复中原的豪情与能力。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仍积极筹备北伐,调查敌情,制造军服,招募壮丁。这本身就是一种“尚能饭”的证明。
2. 无人问津的凄凉:“凭谁问”三个字是词眼。“问”这个动作,代表着来自朝廷最高层的关注、考察和起用的意愿。而“凭谁问”的诘问,正是悲愤的根源——根本没有人来问!南宋朝廷主和派把持朝政,对辛弃疾这类主战派老臣,既心存忌惮,又缺乏信任。他的满腔热忱和文韬武略,在政治的泥潭中无人理睬,这是一种被时代彻底遗忘的孤寂与绝望。

二、悲愤与不甘的多重内涵

这句词的悲愤是立体而多层次的。

1. 对个体命运不公的愤懑

辛弃疾一生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将领自许,却半生蹉跎于地方官职,被戏称为“辛青衫”。晚年好容易得到一次靠近前线的机会,却依然被视为点缀,无法真正参与核心决策。这种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的个体悲剧,凝结成巨大的不甘。

2. 对朝廷昏聩无能的批判

悲愤的矛头直指南宋朝廷。“凭谁问”的潜台词是:朝廷已无识人之明、用人之胆。它满足于偏安一隅,早已失去了北上恢复的锐气。一个渴望报国的英雄,却生活在一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这种个人与时代的错位,是更深层次的悲哀。

3. 对时光流逝、功业未建的焦虑

“老矣”二字,充满了时间上的紧迫感。辛弃疾写作此词时已66岁高龄。他深知自己来日无多,毕生追求的收复山河的理想却依然渺茫。这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的焦虑,使得他的悲愤更具一种时不我待的悲剧色彩。

三、实际案例:历史与现实中的回响

辛弃疾的悲愤并非孤例,这种“廉颇之叹”在历史长河中反复回响。

案例一:同时代的陆游

辛弃疾的好友陆游,同样怀抱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梦想,却一生坎坷。他临终留下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其内核与“廉颇老矣”的悲愤如出一辙。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理想被现实碾碎的精英代表

案例二:北伐时期的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看似豁达的语句背后,何尝不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他深知蜀汉国力日衰,自己身体渐差(“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但为了先帝之托和复兴之志,仍勉力支撑。这种在时间、国力与个人健康多重压力下的北伐,同样充满了“尚能饭否”的悲情色彩。

案例三:现代企业的“老将”困境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我们同样能看到类似的影子。一位曾带领企业走向辉煌的元老级高管,因年龄或公司战略转向(如从传统业务转向互联网)而被边缘化。当他看到公司面临新的危机,满怀经验与策略想要再次贡献力量时,却发现决策层早已不再征询他的意见。他的经验和忠诚,在“年轻化”、“国际化”的新口号下显得“过时”。这种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与不甘,正是现代职场版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结论

综上所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绝非简单的伤老叹逝。它是壮志未酬的怒吼,是报国无门的控诉,是个人价值被时代洪流无情淹没前的最后一声诘问。它包含了辛弃疾对个人命运、对朝廷昏聩、对时光流逝的全部悲愤与不甘。这声穿越历史的诘问,至今依然叩击着所有怀抱理想却遭遇现实困境的心灵,使其成为中华诗词中最为沉郁顿挫的绝唱之一。

(0)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7小时前

相关推荐

  • 什么什么春什么什么的诗句接龙

    以下是一些以“春”字为特定位置的诗句接龙,这些诗句均来自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展现了春天的不同风貌和情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接下来可以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虽然“春”字位置不对,但“深”字接龙,且意境相承。若严格要求“春”字位置,则接龙难度增加,需灵活处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接:“发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2024年12月16日
    2620
  •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哪首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黄沙百战穿金甲”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誓死报国的豪情。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 “黄沙”象…

    2025年7月1日
    760
  • 哪些诗句文采飞扬,令人赞叹?

    以下是一些文采飞扬、令人赞叹的诗句,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句诗以海上升起的明月为引子,表达了天涯海角的人们在此时此刻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情感相通,意境深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大漠中孤烟直上、长河落…

    2024年12月25日
    2820
  •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原意是什么?

    “春宵一刻值千金”:被误读千年的诗意本真 引言 当代社会常将“春宵一刻值千金”用于形容新婚之夜或男女欢爱时光的珍贵,然而这一流传千年的诗句在原始语境中承载着截然不同的哲学意蕴。这句出自苏轼《春宵》的经典名句,其原初含义与后世通俗理解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文化断裂。 苏轼《春宵》全诗解析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诗句结构解构 &…

    7小时前
    40
  • 李白的诗有哪些职业元素?诗仙作品中的行业描绘

    李白的诗有哪些职业元素?诗仙作品中的行业描绘 李白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作品不仅充满豪放飘逸的意境,还广泛描绘了唐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通过分析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的职业分工与社会风貌。以下从具体诗作出发,探讨李白笔下的职业元素。 一、仕途与官员 李白一生追求仕途,诗中常出现官员、将军等形象,反映其对政治抱负的向往。 – 《行路难·其…

    2025年4月11日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