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草”字的古诗词佳句

含有“草”字的古诗词佳句众多,以下列举一些经典且广为流传的句子:

  1.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 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6.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7.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8.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9.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10.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1. 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12. 李白《长干行》: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1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4.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15.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16. 王湾《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7.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18. 柳永《蝶恋花》: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19. 韩愈《晚春二首·其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0.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1.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22.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3.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24. 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5. 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26. 韦庄《章台夜思》: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27. 温庭筠《菩萨蛮》: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28.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9. 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30.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1. 李清照《点绛唇》: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32.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33.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4.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35. 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36. 温庭筠《苏武庙》: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37. 辛弃疾《清平乐》: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38. 贺铸《鹧鸪天》: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39. 晏殊《破阵子》: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40.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41.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42. 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43. 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44. 韩翃《同题仙游观》: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45. 纳兰性德《蝶恋花》: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46. 《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7.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8. 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49.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50.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些古诗词中的“草”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中的草木景象,还常常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6:29
下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6:39

相关推荐

  • 哪些词语包含“英飞”关键词?

    包含“英飞”关键词的词语相对较少,以下是一些例子: 飞英:在汉语中,“飞英”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飘舞的雪花,也可以比喻行文流畅。 飞天英雄:虽然“飞天英雄”并不直接包含“英飞”这一连续的词序,但它是与飞行和英雄主义相关的词汇,可以视为一种包含“飞”和“英”两个字的词语组合。 Flying English:在英文语境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英飞”的固定词汇,但“Fl…

    2024年10月26日
    2660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承载着辛弃疾怎样的登临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解码辛弃疾的登临意 一、登临意象的历史语境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作于1205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值韩侂胄准备北伐之际。这位六十六岁的抗金老将登临镇江的北固亭,面对浩荡长江,写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千古绝唱。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已近八十年,但中原故土始终是辛弃疾魂牵梦萦的精神原乡。 在唐宋文学传统中,登临意…

    2025年10月21日
    390
  • 山水诗的意境密码:古代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抒发人生哲思?

    山水诗的意境密码:古代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抒发人生哲思? 一、山水诗的历史渊源与核心特征 山水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肇始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时期。其核心特征是通过自然意象的审美重构,实现”景语即情语“的艺术转化。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精准揭示了山水诗&#…

    2025年6月6日
    990
  • 辛弃疾的惜别诗有哪些?深情与豪迈的交织

    辛弃疾的惜别诗有哪些?深情与豪迈的交织 一、辛弃疾惜别诗的创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词人、将领,其作品以豪放悲壮著称。由于他一生辗转仕途,屡遭贬谪,与亲友、同僚的离别成为其诗词的重要主题。惜别诗既体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悟,又融合了其独特的豪迈气概。 二、辛弃疾惜别诗的特点 1. 深情与豪迈的交织:辛词中的惜别既有多愁善感的细腻,又有…

    2025年5月23日
    1390
  • 唐诗的“白描”手法如何以简练笔墨勾勒生动形象?

    唐诗中的白描艺术:以简驭繁的意象构建 白描手法的美学特征 白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唐诗中发展为独特的诗歌技艺。这种手法摒弃繁复修饰,通过精准的选材与朴素的表达,实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诗人犹如画师,仅用墨线勾勒物象轮廓,却能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与丰富的想象空间。 语言锤炼的极致境界 白描的核心在于“炼字”与“炼意”的高度统一。诗人需要具备敏锐的…

    2025年11月9日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