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钱塘江的古诗词,感受江潮之美

Random Image

钱塘江,以其壮观的潮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以下是一些描绘钱塘江及江潮之美的古诗词,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震撼与美丽:

  1.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唐·孟浩然

    • 诗句:“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 感受:此诗描绘了观潮前的期待与观潮时的震撼。江潮如雷,威震百里,人们停下手中的琴,纷纷前往江边等待潮水的来临。当惊涛如雪般卷来时,让人感到胆战心寒,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与动人心魄。
  2. 《浪淘沙》·唐·刘禹锡

    • 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 感受: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八月潮的汹涌澎湃。潮声如吼,浪头高达数丈,撞击着两岸的山崖,又迅速退回海门,卷起千堆万堆如雪般的浪花,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3. 《钱塘江潮》·唐·罗隐

    • 诗句:“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 感受:罗隐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的汹涌与壮阔。潮水如怒涛般汹涌而来,仿佛要将江岸的地面掀起。它往来有信,但又反复无常,让人不禁好奇这潮水的涨落究竟由谁主宰。
  4. 《观浙江涛》·唐·徐凝

    • 诗句:“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 感受:徐凝在诗中描绘了浙江潮的磅礴气势,那惊涛不分日夜在汹涌翻转,让人看不够。这表达了人们对钱塘江潮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对其奇景的无限向往。
  5. 《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

    • 诗句:“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 感受:陈师道以“白虹”喻指潮水,形象地描绘了潮水在沙滩上如白虹般奔腾而来的壮观景象。同时,他还通过“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的诗句,展现了潮水在晴朗的天空和夕阳的映照下,更加显得汹涌澎湃、气势恢宏。
  6. 《钱塘观潮》·清·施闰章

    • 诗句:“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 感受:施闰章在诗中描绘了雨中观潮的奇景。海色在雨中渐渐展开,潮水如怒涛般飞向江岸的观潮台。那潮水的声音有如千骑马儿奔腾而来,又有着卷起万山的恢宏气魄。两岸的悬崖峭壁在潮头的冲击下仿佛要倾覆,而那弄潮的人儿却敢在一叶轻舟里随着浪花飘飘荡荡、起起落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壮美和谐。

这些古诗词不仅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还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通过品读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钱塘江潮之美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相关推荐

  • 冬青自创诗全解析:当代诗人的创新实验

    冬青自创诗全解析:当代诗人的创新实验 一、引言:冬青诗歌的独特性 冬青(笔名)作为当代诗坛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语言实验和意象重构闻名。 她的诗歌打破了传统抒情诗的框架,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融于一体,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解读冬青诗歌的创新性。 二、冬青诗歌的核心特征 1. 语言实验:解构与重组 冬青擅长通过词汇…

    2025年4月20日
    1410
  • 现代叙事诗诗人有哪些?艾青、穆旦等诗人的叙事探索

    现代叙事诗诗人及其叙事探索 一、现代叙事诗的发展背景 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诗歌在叙事传统上进行了深刻变革。叙事诗不再局限于史诗或民歌形式,而是融入个人化、社会化的表达,形成独特的现代叙事风格。艾青、穆旦等诗人通过叙事探索,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多元发展。 二、代表性诗人及其叙事探索 1. 艾青:苦难叙事与土地情结 艾青的叙事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代表,通过…

    2025年7月13日
    530
  •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好听?诚斋先生的音韵之美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好听?诚斋先生的音韵之美 杨万里(1127—1206),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以自然清新、活泼灵动著称,被誉为“诚斋体”。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尤其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并通过独特的音韵节奏展现出来。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杨万里诗歌的“好听”之处,并附上经典案例。 一、自然流畅的音韵节奏 杨万里的诗常采用口语化的表达,节奏明快…

    2025年4月11日
    1130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哪首诗?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句出处与文学解析 诗句出处与背景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悼亡作品之一,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时年40岁,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 重点内容: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作,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

    2025年6月24日
    800
  • 臧僖伯谏观鱼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在《臧僖伯谏观鱼》这篇散文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语言的生动性。以下是对该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归纳: 1. 名词用作动词 矢:在文中,“矢鱼于棠”的“矢”通“施”,意为“陈设”,这里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将渔具陈列出来。 2. 名词作状语 虽然《臧僖伯谏观鱼》中未直接出现典型的名词作状语现象,但词类活用中名词作状语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

    2024年9月18日
    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