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月别枝惊鹊”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描写了多个生动且富有意境的景物,具体包括:

  1. 明月:诗中“明月”一词直接点出了明亮的月光,它是整幅画面的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夜晚氛围。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栖息的喜鹊,这一动态场景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2. 喜鹊:诗中的“惊鹊”指的是被月光惊飞的喜鹊。喜鹊作为夜晚的生灵,它们的惊飞不仅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也成为了诗人笔下的一道风景。

  3. 清风:与明月相伴的清风,在诗中虽然没有直接点出,但“清风半夜鸣蝉”一句中的“清风”二字,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凉爽与舒适。清风拂面,仿佛能听见远处传来的蝉鸣声,更增添了夏夜的宁静与美好。

  4. 蝉鸣:诗中的“鸣蝉”指的是在清风中鸣叫的蝉。蝉鸣是夏夜特有的声音,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5. 稻花香:除了上述景物外,诗中还提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这里的稻花香不仅描绘了田野间稻花的芬芳气息,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景。稻花香作为田园风光的代表之一,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田园诗意。

  6. 蛙声:“听取蛙声一片”则是对夏夜田野间生动景象的又一描绘。蛙声此起彼伏,与远处的蝉鸣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夏夜田园交响乐的画面。

  7. 星空与山雨: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里的星空与山雨虽然并非全诗的主要景物,但也为这夏夜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变幻莫测的色彩。

综上所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描写了明月、喜鹊、清风、蝉鸣、稻花香、蛙声以及星空与山雨等多种景物,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新宜人的夏夜田园风光图。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5日 上午12:53
下一篇 2024年9月15日 上午12:54

相关推荐

  • 童谣改编诗作赏析:哪些诗源自经典的童谣?

    童谣改编诗作赏析:哪些诗源自经典的童谣? 一、童谣与诗歌的渊源 童谣作为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洁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韵律,常被诗人借鉴并改编为更具艺术性的诗作。这种改编既保留了童谣的原始魅力,又赋予了其更深层的文学价值。 二、经典童谣改编诗作案例 1. 《鹅鹅鹅》与骆宾王的《咏鹅》 – 原童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2025年6月10日
    950
  • 现代诗短诗有哪些课外?碎片化时代的诗意栖居

    现代诗短诗有哪些课外?碎片化时代的诗意栖居 一、现代短诗的定义与特点 现代短诗通常指篇幅短小、意象凝练、语言跳跃的诗歌形式,适合在碎片化时代快速阅读与传播。其核心特点包括:– 凝练性: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或哲思(如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开放性:留白多,读者参与解读(如北岛《生活》:“…

    2025年6月22日
    770
  • 范仲淹的诗有哪些古诗?范文正公的家国情怀

    范仲淹的诗有哪些古诗?范文正公的家国情怀 一、范仲淹的诗歌代表作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为核心,兼具豪放与深沉的特点。以下是其部分代表作: 1.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标红重点:通过渔夫的艰辛,暗喻百姓疾苦,体现…

    2025年4月27日
    1590
  • 《念奴娇》词牌的起源是什么,其声情为何适合抒发豪迈之情?

    《念奴娇》词牌探源与声情特质解析 一、词牌起源考辨 《念奴娇》词牌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著名歌伎念奴。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记载:”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引《开元天宝遗事》所述:”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印证了其艺术造诣。该词牌最早可见的文人填词为北宋沈唐所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25年11月4日
    150
  • 朱元璋写了哪些诗?揭秘皇帝的文学造诣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文学造诣。他创作了许多诗歌,以下是一些他著名的诗作及对其文学造诣的揭秘: 朱元璋的诗作 《无题》 诗句:“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赏析:此诗气势磅礴,以天地为帐幕,日月星辰为伴,展现了朱元璋作为一代帝王的豪迈情怀。同时,“恐踏山河社稷穿…

    2024年10月19日
    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