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作品在古诗文网上有哪些?

Random Image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在古诗文网上有丰富收录。以下是一些在古诗文网上可以找到的柳宗元作品:

诗词类

  1. 《江雪》

    • 全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简介:此诗描绘了幽静寒冷的画面,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坚韧不屈、坚守信念却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2.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全文: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简介:此诗寄赠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
  3. 《饮酒》

    • 全文: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 简介:此诗描绘了诗人饮酒驱忧、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景。

散文类

  1. 《永州八记》

    • 简介:《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篇文章。这些作品描绘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景,同时也寄托了柳宗元被贬谪后的忧愤之情。
  2. 《捕蛇者说》

    • 简介:此文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柳宗元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3. 《种树郭橐驼传》

    • 简介:此文以种树为喻,阐明了养民之术,讽刺了当时吏治的败坏,表现了柳宗元的进步思想。

其他作品

除了以上列举的作品外,古诗文网上还收录了柳宗元的《溪居》、《渔翁》、《南涧中题》等众多诗词散文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

总的来说,古诗文网上收录的柳宗元作品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美景的诗词散文,也有反映社会现实、寄托个人情感的佳作。读者可以通过古诗文网深入了解和欣赏柳宗元的文学作品。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相关推荐

  • 安得广厦千万间有哪些诗?杜甫精神的现代回响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诗中的民生关怀与现代回响 一、杜甫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出处与背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写于公元761年,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栖身破败茅屋,却在风雨交加之夜发出宏愿:愿天下贫寒之士都能拥有遮风避雨的居所。这一诗句不仅体现了杜甫的个人苦难,更折射出他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 重点内容:杜…

    1天前
    30
  • 关于多肉有哪些诗?现代植物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与审美趣味

    关于多肉有哪些诗?现代植物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与审美趣味 一、多肉植物在诗歌中的意象呈现 多肉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为现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它们常被赋予坚韧、治愈、静默等象征意义,与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形成共鸣。 1. 经典诗歌案例 – 《多肉》(作者:蓝蓝) *”你坐在窗台,像一群胖乎乎的小佛/不念经,不化缘/只把阳光攒成糖…

    2025年5月23日
    420
  • 李白诗歌全集导读:诗仙作品的深度解析

    李白诗歌全集导读:诗仙作品的深度解析 一、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飘逸、想象瑰丽著称,被誉为“诗仙”。其作品融合了道家思想、游侠精神与盛唐气象,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夸张与想象: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夸张手法展现自然奇观。– 自由奔放的语言: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2025年4月20日
    520
  • 鳜鱼肥的诗有哪些?舌尖上的唐诗宋词

    鳜鱼肥的诗有哪些?舌尖上的唐诗宋词 鳜鱼在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鳜鱼(又称桂鱼)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肉质鲜美、外形独特,常被文人用来象征隐逸之乐或田园生活。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是最著名的代表作,而宋代诗词中鳜鱼也频繁出现,成为“舌尖上的唐诗宋词”典型范例。 — 经典诗词案例解析 1.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

    2025年5月8日
    530
  • 菊花意象全解析:诗词中的菊花象征意义

    菊花意象全解析:诗词中的菊花象征意义 一、菊花的文化地位与历史渊源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早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魏晋时期,菊花开始被赋予文化内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其推向了隐逸象征的巅峰。 重点内容:菊花的文化地位经历了从实用(药用、食用)到审美的转变,最终成为士…

    2025年4月20日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