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绵的诗句,有哪些温柔细腻的表达?

带有“绵”的诗句中,有许多温柔细腻的表达,它们通过“绵”字的独特韵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细腻。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描绘情感的缠绵与细腻

  • 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 解析:这句诗中的“绵绵无绝期”表达了情感的缠绵与细腻,形容了深深的怨恨如同连绵不断的丝线,没有尽头。

2. 描绘景物的柔和与细腻

  • 诗句:“长松倚绝壑,高萝缠绵之。”(宋·陈造《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 解析:这句诗中的“缠绵”用来形容高萝与长松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景致,给人以温馨宁静之感。

3. 描绘思绪的绵延与细腻

  • 诗句:“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 解析:这句诗中的“绵绵思远道”表达了思绪的绵延与细腻,形容了思念之情如同连绵不断的丝线,伸向远方。

4. 描绘病中的柔弱与细腻

  • 诗句:“已悲身老大,更著病沈绵。”(宋·陆游《病中作》)
  • 解析:这句诗中的“病沈绵”形容了病中的柔弱与细腻,表达了诗人对年老病弱的无奈与感慨。

5. 描绘春光的柔和与细腻

  • 诗句:“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宋·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 解析:这句诗中的“柳生绵”用来形容春天柳絮纷飞的景象,展现出春光的柔和与细腻,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

6. 描绘情感的温柔与细腻

  • 诗句:“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宋·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 解析:这句诗中的“缠绵”用来形容情感的温柔与细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情感的深深怀念与不舍。

这些带有“绵”的诗句,通过其温柔细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它们如同一缕缕轻柔的丝线,缠绕在读者的心头,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美好与哀愁。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1日 下午7:32
下一篇 2024年12月21日 下午7:35

相关推荐

  • 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了怎样的愁绪?

    抽刀断水水更流:论李白诗中的愁绪隐喻与哲学意蕴 一、意象解析:流动不息的愁绪本质 “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一意象,生动展现了愁绪的不可阻断性与永恒流动性。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创造的这一经典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奔涌的江河。水流被利刃斩断的瞬间,不仅未停滞反而加速流淌,恰似人类试图用理性克制情感时,情感反而愈发汹涌的矛盾状…

    4天前
    70
  • 叶嘉莹先生是如何以生命感悟来解读宋词的?

    叶嘉莹先生如何以生命感悟解读宋词 叶嘉莹先生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泰斗,她解读宋词的方法不仅注重文本分析,更强调以个人生命体验与历史境遇的融合来探寻词作深层意蕴。她认为,宋词是词人“心灵与境遇的结晶”,而解读过程需将自身经历投入作品,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以下从理论框架与具体案例展开说明。 一、生命感悟与“兴发感动”理论 叶嘉莹提出,词的本质在于“兴发…

    2025年10月21日
    60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秋思落在了何处?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解析秋思的千年流转与当代回响 一、秋思的传统意象与时空维度 秋思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母题,其内涵远不止于季节引发的愁绪。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千古一问,实则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情感场域——秋思既具体又抽象,既私人又普世。 1.1 秋思的地理坐标 在传统解读中,秋思往往落在游子羁旅的客舍(如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

    4天前
    60
  •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 一、白居易诗歌中的民族元素 白居易(772-846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不仅反映汉族文化,还融入了胡人、吐蕃、回纥、南诏等多民族元素。这些作品成为唐代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 1. 胡人文化的体现 白居易在《胡旋女》中写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这首诗描绘了西域胡人的舞蹈艺术,反映了唐代长…

    2025年5月30日
    820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究竟指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究竟指谁? 一、争议的源起 王昌龄《出塞》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身份,历来存在两种主流观点。关键争议点在于“龙城”与“飞将”的对应关系:究竟指西汉名将李广,还是卫青与李广的合称? 二、支持“李广说”的证据 1. 历史文献支撑 – 《史记·李将军列传》明确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821…

    4天前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