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背后有何英雄事迹?

Random Image

“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句诗,深刻表达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长征途中,无数红军战士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以下是一些背后的英雄事迹:

1. 飞夺泸定桥

时间:1935年5月29日

地点: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

英雄事迹

  •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必须夺取泸定桥才能打开北上通道。泸定桥横跨大渡河,由13根铁索组成,桥下是汹涌的河水,对岸有国民党重兵把守。
  • 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
  • 紧随其后的战士们,则每人手持刀枪、身背木板,边战斗边铺桥。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成功夺下泸定桥,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

2. 四渡赤水

时间:1935年1月19日至5月9日

地点:贵州省和四川、云南省交界地区

英雄事迹

  •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四渡赤水战役。
  • 红军灵活运用运动战策略,在敌重兵之间穿插迂回,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 通过四渡赤水,红军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 翻越雪山草地

时间:1935年6月至1936年10月

地点: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省的雪山和草地

英雄事迹

  •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雪山等18座大山,穿越了茫茫草地。
  • 雪山气候恶劣,空气稀薄,红军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翻越了雪山。
  • 草地荒无人烟,沼泽遍布,红军战士们以草根、树皮充饥,相互扶持,走出了草地。

4. 湘江战役

时间: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地点:广西境内湘江上游

英雄事迹

  •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队在湘江上游进行了激战,最终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
  • 然而,这场战斗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红军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 在战斗中,无数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红军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5. 英雄人物故事

杨成武与飞夺泸定桥

  • 杨成武作为红四团政委,在飞夺泸定桥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率部一昼夜疾行240里,如疾风般抵达泸定桥畔。
  • 在战斗中,他亲自指挥战士们沿着光溜溜的铁索匍匐前进,边前进边铺木板,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

陈云开与试毒尝草

  • 陈云开在长征途中担任红六军团保卫局执行科审讯员。过草地时,粮食短缺,为了找到充饥的食物,他毅然决定试毒尝遍多种野菜。
  • 他不幸中毒昏迷,但经过抢救后脱离了危险。战友们靠着他试出的无毒野菜,走出了草地。

张英辉与电话班

  • 张英辉在长征开始时是一名电话班长,他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硝烟洗礼。
  • 在长征途中,他负责通信联络工作,为红军的指挥和作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些英雄事迹只是长征途中无数英勇壮举的冰山一角。在长征途中,无数红军战士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0)
上一篇 2025年1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相关推荐

  • 有哪些托物言志的诗?诗词中借物抒怀的佳作鉴赏

    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诗词中借物抒怀的佳作鉴赏 一、托物言志的定义与特点 托物言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描写客观事物的特征,寄托自己的志向、情感或哲理。这种手法既含蓄又深刻,能够通过意象的象征性引发读者共鸣。 核心特点:1. 借物喻人:将人的品格、命运与物象关联(如梅兰竹菊象征君子)。2. 情景交融:物象与情感浑然一体,避免直白抒情。3. 以…

    2025年4月14日
    1140
  • 男儿当自强出自哪首诗?

    男儿当自强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男儿当自强”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古诗,而是源自《周易·乾卦》中的哲学思想,后经后世文人引申为励志名句。最接近的文学化表达见于: 1. 唐代李咸用《送人》 “男儿自古多离别,懒对英雄泪满巾” 虽未直接使用“自强”二字,但展现了男儿坚韧的精神。 2. 明代《增广贤文》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是最广为流传的俗语版本,强…

    2025年6月28日
    120
  • 梦见观音佛像什么意思?是心灵寄托还是运势暗示?

    梦见观音佛像什么意思?是心灵寄托还是运势暗示? 一、梦境解析的理论基础 梦境是人类潜意识的投射,在心理学与玄学领域均有不同解读。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伪装满足,而荣格则提出梦可能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表达。在东方文化中,观音菩萨被视为慈悲与智慧的化身,梦见其佛像常被赋予特殊意义。 二、心理学视角:心灵寄托的具象化 1. 压力释放信号 当个体面临重大抉择或情…

    2025年5月20日
    660
  •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哪首诗?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诗作溯源 一、核心诗句出处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出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诗·四喜》,全诗为:>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四句诗被后世合称为”人生四喜“,其中后两句尤为经典,成为描述婚姻美满与科举及第两大人生巅峰时刻的固定表达。 二、诗句的文学价…

    2025年6月24日
    120
  • 表分别的诗句,哪些最能触动离愁别绪?

    表达分别情感的诗句,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离愁别绪的重要载体。以下是一些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分别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 这句诗虽然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但其中也隐含着分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以酒相劝…

    2024年12月23日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