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里挑灯看剑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梦里挑灯看剑”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闲居江西带湖时期,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对戎马生涯的怀念。
重点内容:
–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
– 词牌名:《破阵子》,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
– 创作背景:辛弃疾被罢官后,好友陈亮(字同甫)来访,二人共论恢复中原之志,此词为赠友抒怀之作。
—
二、全词原文与翻译
原文: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翻译:
– “醉里挑灯看剑”:醉酒后拨亮灯火,凝视宝剑。
– “梦回吹角连营”:梦中回到号角声响彻军营的战场。
– 后文描绘了沙场点兵、战马飞驰的壮阔场景,最终以“白发已生”收尾,突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重点内容:
– 核心意象:“剑”象征戎马生涯,“白发”暗指年华老去、壮志难酬。
–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从豪迈的梦境回归苍凉的现实。
—
三、实际案例:诗词的现代应用
案例1:文学研究
学者通过分析“挑灯看剑”的意象,指出辛弃疾词中“剑”与“灯”的对比(冷兵器与温暖光源),反映了其内心矛盾(豪情与孤独)。
案例2:文化传播
– 2023年电视剧《辛弃疾1162》引用此词作为片尾曲,强化主角的悲壮形象。
– 武侠小说常化用此句,如金庸《射雕英雄传》中描写侠客夜读剑谱的场景。
重点内容:
– 该词的影响力跨越古今,成为英雄情怀的经典符号。
—
四、总结
“梦里挑灯看剑”以凝练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中之龙”的创作高度。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至今仍为读者与研究者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