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之痛,如何以诗寄托哀思?

国殇之痛,深沉而庄重,以诗寄托哀思,可抒胸中悲愤,祭英烈之魂。以下是一首试作之诗:

国殇哀思

国殇之痛彻心扉,英烈忠魂化翠微。
烽火连天战未歇,山河破碎泪纷飞。
壮志未酬身先死,豪情犹在梦不归。
哀歌一曲寄哀思,祈愿和平永相随。

此诗试以简朴之语,表达国殇之深痛。首句直抒胸臆,言国殇之痛如刀割心扉;次句以英烈忠魂化入翠微(山陵),象征其精神永存;三句描绘烽火连天、战祸连绵之景,映衬出国殇之背景;四句则言山河破碎,人民泪飞,共哀国难;五、六句叹英烈壮志未酬、豪情犹在,却已身先死、梦不归,悲情无限;末句则以哀歌寄哀思,祈愿和平永随,表达人民对和平之渴望与对英烈之缅怀。

(0)
上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上午12:41
下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下午10:32

相关推荐

  • 白露为霜哪首诗?

    白露为霜出自哪首诗? “白露为霜”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以朦胧的意境和深挚的情感著称,被后世誉为“千古怀人之祖”。 一、原诗全文及背景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全文如下: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2025年6月28日
    700
  • 符合楹联格式的诗句有哪些?探秘对联与诗歌的渊源与差异

    符合楹联格式的诗句有哪些?探秘对联与诗歌的渊源与差异 一、楹联格式的基本要求 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需满足以下核心规则:1. 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2. 平仄相对: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平仄需相反,通常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3. 词性对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结构对称。4. 内容相关:上下联意义需关联,或并列、或递进…

    2025年7月13日
    1270
  • 描述思念母亲的诗句,哪些最触动人心?

    描述思念母亲的诗句中,有许多都深情而动人,以下是一些特别触动人心的诗句: 唐代孟郊《游子吟》 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此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母亲一针一线,缝得密密实实,是担心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归来。最后两句以春晖比喻母爱,感叹子女如同小草,无法报答母亲如春日般温…

    2024年12月28日
    2640
  • 孝敬父母主题诗词:哪些作品传承孝道文化?

    孝敬父母主题诗词:哪些作品传承孝道文化? 一、孝道文化的诗词传承意义 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伦理之一,诗词作为文化载体,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将“孝亲敬老”的价值观代代相传。从《诗经》到唐宋诗词,再到近现代作品,孝道主题始终贯穿其中,成为社会教化和家庭伦理的重要工具。 二、经典孝道诗词作品解析 1. 《诗经·小雅·蓼莪》 &#822…

    2025年4月16日
    1130
  • 方义华最厉害的一首诗?

    方义华最厉害的一首诗:《黄山松》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 一、方义华诗歌创作背景 方义华(1944-2021)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编剧,其诗歌以雄浑豪放和哲思深邃著称。他的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山水的影响,尤其擅长通过意象表达对生命与历史的思考。 二、《黄山松》的文本分析 《黄山松》被公认为方义华的代表作,全诗以黄山松为意象,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格力量的象征。…

    2025年6月26日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