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之痛,如何以诗寄托哀思?

国殇之痛,深沉而庄重,以诗寄托哀思,可抒胸中悲愤,祭英烈之魂。以下是一首试作之诗:

国殇哀思

国殇之痛彻心扉,英烈忠魂化翠微。
烽火连天战未歇,山河破碎泪纷飞。
壮志未酬身先死,豪情犹在梦不归。
哀歌一曲寄哀思,祈愿和平永相随。

此诗试以简朴之语,表达国殇之深痛。首句直抒胸臆,言国殇之痛如刀割心扉;次句以英烈忠魂化入翠微(山陵),象征其精神永存;三句描绘烽火连天、战祸连绵之景,映衬出国殇之背景;四句则言山河破碎,人民泪飞,共哀国难;五、六句叹英烈壮志未酬、豪情犹在,却已身先死、梦不归,悲情无限;末句则以哀歌寄哀思,祈愿和平永随,表达人民对和平之渴望与对英烈之缅怀。

(0)
上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上午12:41
下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下午10:32

相关推荐

  • 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为何能引发千古慨叹?

    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为何能引发千古慨叹? 一、诗歌文本与历史语境的交织 杜牧《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通过战场遗物引发联想,在历史转折点上构建出独特的诗意空间。东风意象作为全诗的诗眼,既指向赤壁之战中决定胜负的自然力量,更暗含了诗人对历史偶然性的深刻思考。 二、东风意象的三…

    2025年10月25日
    310
  • 离合诗的文字游戏:拆解古诗中的文字密码

    离合诗的文字游戏:拆解古诗中的文字密码 一、离合诗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离合诗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字游戏,通过拆解、组合汉字部件(偏旁、部首或笔画)构成新的字或诗句。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兴盛于魏晋南北朝,代表文人雅士对汉字形构的深度探索与艺术化表达。 重点内容:离合诗的核心在于“离”(拆字)与“合”(组字),既考验作者的汉字功底,又暗含隐喻或谜题功能,是文学与…

    2025年4月16日
    1270
  • 泰戈尔重要诗作解读:哪些诗作最值得一读?

    泰戈尔重要诗作解读:哪些诗作最值得一读? 一、泰戈尔诗歌的文学地位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是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13年),其诗作以深邃的哲思、灵性的语言和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细腻描摹闻名。他的作品跨越宗教、文化与时代,至今仍是世界文学的重要遗产。 — 二、最值得阅读的泰戈尔诗作 1. 《吉檀迦利》(…

    2025年6月9日
    1040
  • 趁东风放纸鸢是哪首诗?

    趁东风放纸鸢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七言绝句《村居》。该诗创作于晚清时期,描绘了春日乡村孩童放风筝的生动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童趣。 全诗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重点内容解析 1.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025年7月1日
    950
  • 孟浩然的诗为何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其科举失利对其创作有何影响?

    孟浩然的诗歌题材选择与人生经历探析 一、山水田园诗成为主要题材的成因 1.1 时代背景与文学潮流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兴起为孟浩然的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这一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将自然景物与隐逸情怀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社会相对稳定,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成为风尚。 1.2 个人经历与地理环境 孟浩然长期隐居襄阳的独…

    2025年11月9日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