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休的诗有哪些?晚唐诗坛的禅意书写

Random Image

裴休的诗有哪些?晚唐诗坛的禅意书写

一、裴休及其诗歌概况

裴休(791—864),字公美,唐代中晚期政治家、文学家,以崇佛尚禅著称。其诗作虽存世不多,但集中体现了晚唐诗坛与佛教思想的深度融合。据《全唐诗》收录,裴休现存诗仅5首,内容多与禅理、山水相关,风格清幽淡远。

重点内容:裴休诗歌的核心价值在于以禅入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递深邃的佛理,是晚唐“诗禅合一”风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裴休代表诗作分析

1. 《题泐潭》

> “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

此诗为裴休访禅宗祖庭泐潭寺所作,以“祖塔”“云湄”等意象营造空灵之境,后两句直接阐发佛家“真风永驻”的哲理,体现对佛法永恒的信仰。

2. 《赠黄蘖山僧希运》

>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诗中“大士传心印”暗指禅宗“以心印心”的顿悟传统,“挂锡”“浮杯”则化用佛教典故,展现僧人云游的洒脱形象,语言简净而禅意盎然。

重点案例:裴休与禅僧交往密切,此诗即为赠予黄蘖禅师希运之作,反映了士大夫与禅林的互动,是晚唐文人参禅的典型例证。

三、晚唐诗坛的禅意书写特征

裴休的诗风与贾岛、皎然等晚唐诗人一脉相承,共同构成“禅诗”创作群体。其特点包括:
1. 意象选择:偏好“云”“塔”“钟声”等空寂意象(如《题泐潭》中的“云湄”)。
2. 语言风格:摒弃华丽辞藻,追求“不立文字”的禅宗美学。
3. 思想内核:将个人体悟与佛理结合,以诗证禅

重点内容:晚唐社会动荡,文人转向佛教寻求精神寄托,裴休的诗歌正是这一时代思潮的缩影。

四、结语

裴休虽非高产诗人,但其作品以精炼的禅意表达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研究其诗作,不仅可窥见唐代士大夫的宗教情怀,也为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与佛教文化的交融提供了重要案例。

(注:裴休诗作散佚严重,部分内容需结合史料与禅宗语录互证。)

(0)
上一篇 2025年5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23日

相关推荐

  •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哪首诗?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诗人徐锡麟的《出塞》。全诗为:>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此诗表达了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豪情,化用了东汉名将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但更强调牺牲精神的崇高性而非…

    2025年7月1日
    130
  • “劝”字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劝”字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和用法的汉字,它可以与其他字词组合成多种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以下是一些由“劝”字组成的常见词语及其解释: 劝告:指用道理说服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 劝导:指引导、开导并使之改变原来的想法或行为。 劝解:指劝慰、排解,通常用于缓解矛盾或纠纷。 劝勉:指鼓励、勉励,使人振作或更加努力。 劝诫:指告诫、劝诫,使人警惕或避免某种行为…

    2024年11月20日
    2130
  • 东汉的王充有哪些诗?探寻冷门诗人的创作痕迹

    东汉的王充有哪些诗?探寻冷门诗人的创作痕迹 一、王充的诗人身份辨析 王充(约27年—约97年)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其代表作《论衡》以批判谶纬神学闻名。然而,关于他是否留有诗歌作品,学界长期存在争议。– 核心矛盾: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自称“不慕爵禄,不好篇章”,明确否定文学创作倾向。– 现存文献:正史《后汉书》未记载其诗…

    2025年6月1日
    340
  • 垂泪对宫娥是哪首诗?

    垂泪对宫娥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垂泪对宫娥”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这首词是李煜在被北宋俘虏后所作,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亡国之痛。 重点内容 – 作者:南唐后主李煜– 词牌名:《破阵子》– 创作背景:写于李煜亡国后被囚禁期间,抒发亡国之恨。 二、全词原文及赏析 以下是《破阵子·四十年…

    2025年6月27日
    340
  • 塞下曲其三,卢纶诗中有何边塞风情?

    卢纶的《塞下曲》其三,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浓郁的边塞风情。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边塞战场的壮丽图景,充满了边塞特有的雄浑与壮美。以下是诗中的边塞风情分析: 一、边塞环境的恶劣与壮美 环境恶劣:诗中通过“月黑雁飞高”的描写,展现了边塞夜晚的幽暗与神秘。月黑无光,大雁惊飞,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接着,“大雪满弓刀”一句,…

    2025年1月24日
    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