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社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哪首诗?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哪首诗? 诗句出处与背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此诗作于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通过描绘江夜孤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寂情怀。 原诗全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2025年6月24日
    270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一首诗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处与文学赏析 一、诗句的出处与背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作。 词作全文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gt…

    2025年6月24日
    190
  • 君问归期未有期出自哪一首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出自哪一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君问归期未有期”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夜雨寄北》。全诗如下: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巴蜀(今四川一带)漂泊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亲友(一说为妻子)的思念之情。“未有期”三字点明归期难定,而“巴山夜雨”的意象既写实景,又隐喻孤…

    2025年6月24日
    200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哪首诗?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处与文学赏析 # 诗句出处考据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该词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北宋仁宗至神宗年间(约1040-1080年),收录于《小山词》集。 原词全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

    2025年6月24日
    160
  • 不去分辨你是人是鬼是哪首诗?

    不去分辨你是人是鬼:探析诗句背后的文化意蕴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考证 “不去分辨你是人是鬼”并非出自古典诗词,而是现代网络流行语。经考证,该句最早出现在2018年左右的网络段子中,后被广泛传播。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唐代诗人李贺《秋来》中的名句”秋坟鬼唱鲍家诗”存在意象关联,但并非直接引用。 二、文化意象解析 1. …

    2025年6月24日
    180
  • 不去分辨你是人是鬼是哪首诗?

    不去分辨你是人是鬼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不去分辨你是人是鬼”出自中国当代诗人海子的诗作《日记》。该诗创作于1988年,是海子晚期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 重点内容:这句诗体现了海子诗歌中典型的”消解二元对立”哲学,通过模糊人/鬼的界限,表达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二、诗句…

    2025年6月24日
    190
  • 共赴巫山行雨时是哪首诗?

    共赴巫山行雨时:诗歌出处与文学解析 一、重点内容标红:诗句出处 “共赴巫山行雨时”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是李商隐无题诗系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全诗如下: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2025年6月24日
    120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出自哪首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出处及文化内涵 一、诗句的原始出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该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给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人之作。 原词全文: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2025年6月24日
    220
  • 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哪首诗?

    梅花香自苦寒来:出处、释义与实际案例 一、诗句出处 “梅花香自苦寒来”并非直接出自古代诗词,而是后人根据宋代诗人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意境提炼而成的俗语。原诗全文如下: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诗句释义 1. 原诗解析 王安石通过描写寒冬中凌寒独放的梅花(“凌寒独自开”),…

    2025年6月24日
    210
  • 本是清汤无盐面是哪首诗?

    本是清汤无盐面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本是清汤无盐面”并非出自传统古典诗词,而是现代网络流行语或仿古诗创作中的句子。其风格模仿古典诗词的朴素语言,但实际为当代网友的戏谑或生活感悟表达。类似句式常见于社交媒体,用以调侃生活清贫或心境淡泊。 二、古典诗词中的类似意象 虽非原句出处,但古典诗词中存在大量以“清汤”“淡食”表达清贫或超脱的意象,例如: 1….

    2025年6月24日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