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社

  •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哪首诗?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 “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七绝,以其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广为流传。 全诗内容 《暮江吟》全文如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重点内容解析 1. “可怜九月初三夜”: – “可怜”在此处意为“可爱”,表达了诗人…

    2025年6月26日
    150
  • 碧连天是出于哪首诗?

    碧连天的出处及文学赏析 一、碧连天的原始出处 “碧连天”这一意象最著名的出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虽然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碧连天”三字,但”晴翠…

    2025年6月26日
    130
  •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哪首诗?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天门山》。全诗如下: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李白描绘长江天门山壮丽景色的代表作,展现了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捕捉。 —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孤帆一片日…

    2025年6月26日
    140
  • 呼作白玉盘哪首诗?

    呼作白玉盘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呼作白玉盘”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是李白借月抒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儿童视角描绘月亮,充满天真烂漫的想象,同时暗含对盛唐后期社会现实的隐忧。 关键诗句节选: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二、诗歌解析 1. 艺术特色 – 比喻新颖:将月亮比作“白玉…

    2025年6月26日
    100
  • 当时年少掷春光出自哪首诗?

    当时年少掷春光出自哪首诗? 诗句出处 “当时年少掷春光” 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原文节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诗句解析 1. “当时年少掷春光”: – 此句并非原诗直引,而是后人化用韦庄词意,将“当…

    2025年6月26日
    110
  • 黄四娘家花满蹊是哪首诗里的?

    黄四娘家花满蹊是哪首诗里的? 一、诗歌出处 “黄四娘家花满蹊”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六首。这首诗创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期间(约公元761年),描绘了成都浣花溪畔的春日风光,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二、全诗内容及解析 原诗: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重点解析: 1. …

    2025年6月26日
    110
  • 料峭寒霜中忘我是哪首诗?

    料峭寒霜中忘我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料峭寒霜中忘我”并非出自古代经典诗词,而是现代网络语境中常见的仿古诗句。其语言风格模仿了宋代诗词的意境,尤其是与苏轼、陆游等诗人的作品有相似之处。 1.1 可能的混淆来源 – 苏轼《定风波》名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 此句中的“料峭”形容春寒,与“寒霜”意境相近,但无“忘我”…

    2025年6月26日
    110
  • 大漠收残阳是哪首诗?

    大漠收残阳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大漠收残阳”并非独立存在的完整诗句,而是对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名句的化用或误记。原诗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描绘了塞外壮阔苍凉的景象,被誉为“千古壮观”的边塞诗代表作。 — 二、误记原因分析 1. 意象联想混淆 “…

    2025年6月26日
    80
  • 红樱桃绿了芭蕉是哪一首诗的?

    红樱桃绿了芭蕉:出自哪一首诗? 诗歌出处考据 “红樱桃绿了芭蕉”并非直接出自古典诗词,而是对宋代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名句的化用。原句为:>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原词全文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

    2025年6月26日
    120
  • 北方是悲哀的出自艾青的哪首诗?

    北方是悲哀的出自艾青的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北方是悲哀的”这一名句出自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北方》。该诗创作于1938年,收录于艾青1939年出版的诗集《北方》中,是抗战时期重要的爱国主义诗篇。 二、诗歌内容解析 1. 核心意象 诗中通过“北方是悲哀的”的重复咏叹(全诗共出现4次),构建了以下…

    2025年6月26日
    100